駕駛艙並沒有包括在其中。
一名要求匿名的中國業內人士告訴BBC中文,2017年頒布的新規定已在國內航空公司普遍適用,但「有兩年緩衝期」。
也有熟悉國航飛行慣例的中國某航空公司機組人員表示,國航要求全機艙禁煙,但有少數飛行員會「偷偷吸」。「吸煙的一般都是煙癮大,有的航線很長可能忍不了」,不止國航,「國內基本大環境應該都是這樣」。這名人員同樣要求匿名。
香港立法會議員、飛行員譚文豪向BBC中文表示,不管在香港還是其他地方,所有國際航班都是全機艙嚴格禁煙的,而從香港飛往大連屬於國際航線範疇。
飛行員是否該有吸煙特權?
美國空乘協會的一名官員曾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解釋,飛機駕駛艙的通風系統比客艙更通暢,此外,駕駛艙的空氣循環系統不會與客艙的空氣混合在一起。
在國際上,機艙禁煙是經過不斷發展的。《紐約時報》多年前的報導稱,在美國,1990年2月25日之前,乘客都可以在飛機上抽煙。由於美國空乘協會(Association of Flight Attendants)多年來的持續投訴,美國聯邦政府在1990年規定,飛行時間在6小時以上的國內航班客艙禁止吸煙。2000年,美國所有航空公司的國際航班都開始禁煙。
但1990年的航空禁煙令卻豁免了飛行員,理由是相對飛行員可能出現的脫癮症狀,允許飛行員吸煙會更安全。因為有煙癮的飛行員在沒有煙的情況下可能會注意力難以集中,耐性降低,甚至產生焦慮。
儘管如此,部分美國航空公司還是禁止飛行員在駕駛艙吸煙,阿拉斯加航空甚至不錄用吸煙的飛行員。
飛行員操作是否合規?
在飛機飛行過程中,如果機艙失壓,飛行員必須將飛機釋放到更低高度,以保證機組人員及乘客的安全。
「這些飛機的飛行高度與珠穆朗瑪峰缺乏氧氣的死亡地帶的海拔是一樣的,」航空諮詢公司Flight Global專家格萊格・沃爾德隆(Greg Waldron)向BBC表示。「因此飛行員必須將飛機下降。不然的話,機組人員和乘客會失去意識。」
此前有飛行員向中國媒體表示,CA106的機長可能操作失誤,因為「已經緊急下降過一次,乘客氧氣不足的情況下,竟然沒有就近著陸而是繼續回到高空中去飛行,這個性質很惡劣」。
對此譚文豪則表示,「氧氣不足」這個前提未必成立。他認為,如果僅是機艙失壓,飛機沒有機艙損壞等其他問題,當飛機在一萬英尺(約3048米)高度飛行時,艙內氧氣應該是充足的,飛機仍可以正常飛行,沒有必要就近著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