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鍾觀點:晶片「去台化」正在發生─台積電外移令人憂心

2022-12-29 06:20

? 人氣

總之,台灣消,而美、日長,台灣人民開始不淡定了,於是有了台積電變成美積電的説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進機典禮,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圖/翻攝自鳳凰城媒體報導集)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進機典禮,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圖/翻攝自鳳凰城媒體報導集)

半導體既然是戰略物資,小英政府的態度是什麼?政府同意3奈米先進製程外移嗎?政府努力多年的大陸台商回流,其成效還抵不過台積電一個廠的外移。

有名嘴在政論節目説:「台積電股東外資居多,政府想管也管不著!」一時衆説紛云,知識份子對此憂心忡忡!

政府真的管不著嗎?德國政府限制中國企業併購德國晶片廠ELMOS和ERS,英國要求中國公司讓售它在英國NEW PORT晶片廠86%的股權,強制降低其持股。晶片對國家的生存與發展至關重要,各國政府都管,小英政府當然能管,也必需管。

諷刺的是,2006年曹興誠因為和艦中國投資案被政府司法追殺,以致入籍新加坡。今天政府對資金比和艦大百倍的台積電外移,竟默不吭聲。似乎晶片外移美國和日本,就無需管制,美、日可以對台灣先進晶片技術予取予求。

我認為,台積電是台灣幾代人的心血,任何一屆政府,對台積電的海外投資決策,都應競競業業,不能愧對先人,更不能悖離台灣人民。

1970年代,經國先生任用孫運璿、李國鼎等人,啟動了台灣半導體產業,派曹興誠、史欽泰等人赴美學習;1979年,孫、李等先賢在荒煙漫草中建構了新竹科學園區,我曾去看過,初時確實是鳥不生蛋;之後,找回張忠謀,在1987年,創立台積電。40年來,集無數半導體人才的心血與台灣優秀工程師無日無夜的付出,才奠定護國神山的基礎,每一步,走來都不容易。

台積電不是外資企業,對外投資需經投審會核准,名嘴要管好自己的嘴,不要再妄議「政府管不著台積電」!

有人説,台積電投資美國是台灣國力的延伸。也有人説,既然美國製造成本比台灣高50%,台積電還加碼投資,必然是迫於美國壓力,比之為「和親」,有人美言「和親沒什麼不好,唐朝文成公主把中華文化帶到西藏」,更有人反駁:「漢代嫁到匈奴的,丈夫死了,改嫁繼子,晚景淒涼!」台積電工程師則自諷台灣是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的「兒皇帝」。

此外,科技產業一直抱怨人才不足,台積電有求才優勢,如今卻要把熟知先進製程的工程師外送。台、清、交、成等要多久才能補足科技人才缺口?照魏哲家的説法,培養工程師至少需時8年,這些科技人才如果根留台灣,或為其它科技業者所用,是否更有利於台灣?人才外流,也存在爭議。

甚至,坊間流傳,外移本非台積電本意。政治人物刻意説服台積電外移先進製程到美國和日本,是為自己佈置好一旦台海戰爭發生後的退路。這些言論對政府的威信傷害至大,小英總統不能再沈默。政府絕不可輕忽知識份子心中的疑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