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思書齋】天才其實不是天生聰穎?成為頂尖高手靠這招:刻意練習

2018-07-29 15:30

? 人氣

想要成為天才,那也是《刻意練習》才能達成(翻攝網路)

想要成為天才,那也是《刻意練習》才能達成(翻攝網路)

聽過廣為流傳、關於成功的「一萬小時法則」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一萬小時法則」是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在暢銷書《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一書中提到的:「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請參見〈如何成為超凡的異數?〉)。一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超凡的必要條件」。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至少一萬小時的練習。

我讀到《異數》裡的這個一萬小時法則,感到好激勵,跟一些朋友提過的反應卻很兩極,有些朋友說原來不管天賦好壞,只要有一萬小時的練習就能出人頭地,另一些卻說,要練習一萬小時這麼久?好吧,去當魯蛇算了。

葛拉威爾其實在《異數》裡引用了心理學研究的結果,可是卻過度簡化。因為這個一萬小時法則的數字好記,加上葛拉威爾基本上是個唬爛高手(是的,我真的覺得他超唬爛,但這沒有貶低之意),所以就流行開來。

不過,也拜葛拉威爾的唬爛所賜,許多人才很快注意到這本書《刻意練習:原創者全面解析,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因為作者之一安德斯.艾瑞克森(Anders Ericsson),就是研究那所謂的一萬小時法則的心理學家,他這本書有點打臉葛拉威爾,指出傳說中的一萬小時法則是誤解、錯誤引用了他的研究成果。

《刻意練習》這書名最近真的超常聽到,不管是部落客還是知識網紅,似乎沒提到「刻意練習」就不入流,害我讀完好一陣子都在考慮我要不要碰這話題啊。像這位YouTuber的介紹就很棒,看了影片就不必看我寫的(誤):

《異數》中的一萬小時法則到底是怎麼來的?艾瑞克森1993年發表了以柏林藝術大學小提琴學生為對象的研究報告,他們的確在報告中提到,頂尖小提琴家二十歲前花在獨自練習的平均時數為一萬小時。葛拉威爾自己估計,披頭四樂團(The Beatles)1960年代初期在德國漢堡演出時花了約一萬個小時練習,比爾.蓋茲(Bill Gates)也投注了約一萬個小時寫程式,發展出的技能才得以建立微軟、拓展企業。葛拉威爾建議,這基本上適用於任何領域:不下功夫練習一萬小時,就無法成為專家。 

可是艾瑞克森卻指正,葛拉威爾的一萬小時,是計算那些頂尖小提琴家到二十歲時的練習時數,只為了湊出一萬小時的整數,比較好記。有許多大師要待三十歲才能出人頭地,那時候搞不好已累積了兩、三萬小時的練習了。還有,那一萬小時是平均值,並不是最低值。另外,葛拉威爾混淆了「練習」和「演奏」的差別,在聽眾面前演奏的重點在於傾全力完美演出,這不同於有目標地專注練習,全心放在處理某些弱點,改善某些部分。儘管如此,葛拉威爾還是有說得對的地方:如果想有卓越表現,就得長年投入極大量的精力以及非常可觀的時數。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貞祥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