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撒幣也罷但請勿說謊欺民─從竹北發錢談起

2023-01-14 07:20

? 人氣

竹北6000紓困金爆千人遷戶籍(資料照片,圖/取自爆廢公社)

竹北6000紓困金爆千人遷戶籍(資料照片,圖/取自爆廢公社)

在中央決定全民普發現金6000元後,地方有樣學樣,竹北市12日府會聯手通過,決定對市民普發現金6000元,理由是「為減緩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決定發放民生紓困金」;並因此引來上千人排隊趕著要入籍竹北市,史稱「遷戶籍之亂」。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或許,高掛地方自治、自主的旗幟,地方政府「老子有錢愛發錢」,外人何必吹皺一池春水指指點點,但問題是:撒幣也罷,不要鬼扯理由、說謊欺騙民眾。

竹北市這次通過的「新竹縣竹北市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發放民生紓困金自治條例」案,將以不分年齡、不排富、只要設籍竹北市民皆有可領取6000元民生紓困金的方式發放,預計全市近21萬人受惠,預估總計將發放12億7000萬元。依照竹北市的說法,竹北市財政穩定、稅收全縣第一,市庫結餘近50億元,所以「公所秉持照顧市民生計,並提振消費振興地方經濟,決議發放紓困金」。

地方父母官體恤民意、苦民所苦,當然值得肯定,但竹北市以此作為市民普發現金的理由,總覺得「有點不太對」,竹北市民到底有多窮困?在疫情中受創有多重?這2個問題的答案,看起來都不太支持普發現金的理由。

如果我們拿財政部公布的2020年綜所稅申報資料看,雖然以縣市的大區域看,平均每戶所得是新竹市的135.9萬元居冠,北市以127.7萬元居次、新竹縣以124.8萬元居第三;但如再細看各區與市的排名,則新竹縣竹北市以平均每戶149.5萬元居冠,新竹市東區以141.2萬元居次,傳統上全台有名的菁華區台北市大安區以138.7萬元居第3。

看這些資料,實在看不出竹北市民有多窮困,需要市府「發錢濟貧」。

再看所謂的「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因有竹科的地利之便,竹北是眾多科技公司營運及竹科工程師、企業主管居住落籍的地方,這也是其平均所得居全台之冠的主因。而這幾年,台灣最夯、營運最火熱的正是科技公司,反映在公司財務數字上是營收獲利的高成長,在總體經濟數字上則是出口持續呈兩位數增長、出口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增加到7成之高。因此要說竹北大部份人都因疫情而經濟受重創,似乎也說不過去、難以讓人相信吧?

疫情當然有民眾、商家受創,而以竹北科技業者居多的情況來看,不會是重災區,要發紓困金「減緩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是不是該針對那些真正受創、經濟受影響的市民,而不是普發現金─這種作法如果不是「行政怠惰」、懶得費神去區分受創者與未受影響者,就多半是政客用來收買人心,竹北這次的撒幣到底屬於那類?

其實,2021年6月時,就有竹北民代提出要市府普發現金1萬元的議案,當時市府就說,該年該市總預算15億元多,雖然公庫存款有43億多,但扣除各項建設未付款等發現,「財政結構不足以支應普發現金」,如果隨意發放「將排擠重要基礎建設」。結果短短1年半後,發生了什麼重大轉變,或是新市長有「妙手點金」、如經營之神般上任未足月,即讓財政結構成為有能力支應普發現金了?

還是,就是這位新市長「比較敢啦」,相較之下,與竹北緊鄰的新竹市長高虹安就已明確表示不跟進,原因是新竹市尚有1百億債務,現階段還債優先。但在政治社會壓力下,是否能堅持到底就不知道了。畢竟,各地方政府都有一個「好榜樣」:中央政府,負債小事一件,中央負債5兆多,持續赤字預算、國營事業又幾千億、幾千億元的虧,還不是照樣普發現金6000元?

而且,別忘了,蔡政府第一時間是決定不發現金,最後在政治考量與壓力下還是屈服,而且用的理由也是錯誤荒唐,地方看中央或許會有「見賢思齊焉」、有為者亦若是之想,畢竟,發出去的現金不是從自己口袋掏出來,但「政治名聲、選票業績」卻紮紮實實是自己的,政客能抵得住這個誘惑嗎?

接下來,如果有地方政府再要跟進普發現金,最好找一個專業、正確的理由,不要學竹北一樣「遮遮掩掩」、鬼扯一些錯誤、連自己都不相信的理由。只是從中央到地方如此「競相逐底」,財政紀律蕩然、令人搖頭感嘆。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