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論壇》台印關係仍受大國角力限制!學者:莫迪應向北京畫出紅線並增加對台接觸

2023-01-19 18:30

? 人氣

2018年12月,印ˋ杜總理莫迪。(AP)

2018年12月,印ˋ杜總理莫迪。(AP)

中國政府17日公布2022年人口數據,顯示該國人口總量出現60年來的首次減少,使得已有14億人口的印度有望在今年超越中國,成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的對外關係也因此備受矚目。18日,「組建臺印學術鏈:印度研究社群培力及跨境交流」計畫辦公室攜手清華大學印度中心及臺灣印度研究協會,共同舉辦「圓桌論壇:2022年印度對外關係回顧與展望」線上論壇,邀請多位學者針對美印、中印及台印關係進行討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印邊境問題仍難解,雙方破冰機率不高

回顧2022年的中印關係發展,臺灣印度研究協會學術長郭偉山用「剛柔並濟,戲味十足」八字形容,並稱兩國領導人去年曾有2次進行正式雙邊會晤的可能機會,但雙方都斷然拒絕。第一次是去年9月於烏茲別克舉行的第22次「上海合作組織」(SCO)元首峰會,第二次則是同年11月於印尼峇里島登場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

2020年6月,印度和中國雙方士兵在邊境加勒萬河谷(Galwan valley)爆發流血衝突,兩國緊張關係延續至今,外界一直密切關注雙方何時能舉行正式會晤破冰。不過,眾所期待的「莫習會」最終仍舊未在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發生。在G20峰會期間,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了2020年中印邊境衝突以來的首次面對面交流,但兩人僅有握手及簡短交談。

郭偉山表示,中印邊境衝突複雜難解,但中方不願以太過激烈的手段回應新德里,以免將其推向美國太多。印度方面顯然已做好長期對峙準備,但也不樂見緊張情勢升級,因此非正式會晤恐會成為雙方處理中印矛盾關係的新方法。

清華大學印度中心副主任方天賜則認為,有鑒於印度今年是G20輪值主席國及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主辦國,加上該國2024年大選競選活動即將開跑,在民族主義高漲的情況下,中印邊境問題今年恐怕很難有好轉的跡象。至於美印關係,郭偉山表示莫迪顯然想走自己的路,這點從新德里去年不願加入由美國發起的抵制北京冬奧行動,便能窺知一二。

中印邊境爭議未歇,兩國都在鄰近地區不斷加強軍事部署與建設。(AP)
中印邊境爭議未歇,兩國都在鄰近地區不斷加強軍事部署與建設。(AP)

新德里希望俄烏戰爭盡早結束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揮軍侵入烏克蘭,長期與俄羅斯保持友好的印度,至今仍不願公開譴責莫斯科,受到許多西方國家撻伐。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印度研究中心主任陳秉逵表示,與其稱印度立場為「中立」,「曖昧」或許更為精準。

陳秉逵說,印度對俄烏戰爭的立場是,希望戰爭盡早結束,但不願干涉如何結束戰爭。而印度以低價購入大量俄羅斯石油,則符合新德里的國家利益,它不願輕易放棄。由此也可看出印度在對外關係上,總是願意堅持自己的國家利益,不惜犧牲部分與西方的關係。在過去一年間,印度外長不惜花大把時間應對來自西方的種種批評。

俄羅斯向來是印度的最大武器進口來源國,自1992年以來,印度約有三分之二的軍事裝備來自俄羅斯。陳秉逵表示,新德里過去幾年試圖使其武器供應多樣化,包含開始向法國購買戰機,以減少對俄羅斯的武器依賴。

俄羅斯總統普京與印度總理莫迪。(美聯社)
俄羅斯總統普京與印度總理莫迪。(美聯社)

學者:莫迪應向北京畫出清楚紅線,並增加對台接觸

談及台印關係的發展及展望,臺灣印度研究協會秘書長李思嫺指出,台印關係目前仍被限制在印美、印中大國博弈的架構下,新德里政府因顧慮北京,對台政策仍然謹慎。不過,隨著近來台海局勢升溫,台灣在印度媒體的能見度大幅提升,而不少印度學者也投書呼籲莫迪政府,應在邊界問題上向中國畫出清楚的紅線,並放下對北京的顧忌,與台灣展開更多的政治接觸。

2022年4月21日,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於德里紅堡(Red Fort)發表演說。(AP)
2022年4月21日,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於德里紅堡(Red Fort)發表演說。(AP)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