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去年出現60年來的首次萎縮。
對於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超級大國來說,一年自然減少85萬(或者萬分之六)似乎算不了什麼。問題是中國人口的萎縮可能「一去不回頭」,根據聯合國的預測,中國的勞動人口12年後可能減少一成、27年後更將遽減三成,對於一個高度依賴人口紅利推動經濟成長的國家來說,這項消息絕對是個極為不祥的趨勢。
在一篇預測「中國經濟可能不會超過美國」的文章中,《經濟學人》列出了四點原因。包括新冠疫情、美中科技戰、過度擴張的房市,可能都還有轉圜或改善的餘地,但是人口萎縮帶來的人口結構惡化,恐怕是幾近不可能改變的經濟衰退因素。與中國人口的反轉向下相比,印度人口的激增則被《彭博新聞》稱為「一項經濟美德」(an Economic Virtue),更是印度經濟過去幾年快速成長的重要原因。
中國與印度在人口與經濟成長力道上的此消彼長,當然是兩個亞洲大國的重要未來趨勢,不過其餘國家也完全沒有「看戲」的空間。因為全球人口雖然仍在繼續增加,但出生率的下降並非中國的專利,事實上連印度的出生率也是一路下行,只不過掉的還沒有中國快。即便印度未來20年被看好將有2億新成員,數以億計的老年人口仍將成為印度勞動人口的沉重負擔。
其他國家的人口結構老化問題同樣讓人頭痛,《衛報》甚至將其稱為「新的人口定時炸彈」——不過上次人類用這個字還是指「生得太多」,而現在卻發現「生得太少」同樣會帶來各種政治與財政的挑戰,同樣使得人類的將來蒙上一層陰影:法國政府想將退休年齡提高兩年到64歲,上週就引來罷工潮抗議;日本連黑幫成員如今都半數超過50歲,讓《衛報》也感嘆「日本連罪犯都變老了」。
人口萎縮自然是人口老化的原因之一,但死亡率的下降更讓人口結構進一步惡化。聯合國在去年發布的2023人口報告中就警告,所有國家都需要為人口老化的現實做好準備。因為社會與經濟的衰老與停滯並非只是中國的黑暗未來,而是大多數富裕國家與中等收入國家被迫面對的共同難題。生存狀況顯著改善與生育率下降,已經讓人口老化成為這個時代不可逆轉的全球趨勢,越晚面對人口老化問題,所要負擔的社會、經濟、財政和衛生成本將越高昂。
那世界各國該做好什麼準備呢?聯合國人口報告的標題「不讓任何一個人在老年化世界裡落單」點出了方向。雖然人都會老,但是處在不同的社經位置,對於老化衝擊的耐受程度自然大為不同。由於65歲以上人口未來30年將上看16億(或全球人口的16%),聯合國提醒所有國家都必須及早擬定新的社會和經濟政策,協助降低貧困人口面對老化社會的負面影響,無論是改革退休金或老人年金制度、支持老年人的終身學習、對於長照制度的支持與監管等等。《紐約時報》則將希望放在年輕世代身上,因為哪個國家有辦法讓年輕人更願意組建家庭、創業與擁有住房,便越能在未來的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
不過「改革」二字用說的簡單,推動相關政策可都需要白花花的銀子,畢竟醫療、長照、養老金、甚至是所謂「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都需要錢。《經濟學人》指出,即便許多國家已經提高退休年齡,依舊追不上養老金增加的速度。要是想「節流」(減少政府的養老支出),等於在老年社會裡挑戰「灰色力量」,無論是在民主國家或專制國家,都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解方;至於「開源」(增加相關稅收),對於急遽減少而且同樣老化的勞動人口來說,也是一個不可承受的負擔。
對於這個看似無解的人類黑暗未來,《紐約時報》則將希望放在「黑色大陸」上。因為2022年人口才首度超過14億的非洲,被看好將在2050年繼續增加為25億、2010年增加為40億。這意味著27年後,全球總人口將有四分之一是非洲人(而且超過半數都在30歲以下)。這些年輕人口去向何方,攸關21世紀最重要的人口紅利花落誰家,這些非洲人能否順利融入其他國家、或者帶來反彈與動亂,也將決定身處大萎縮時代的人類將會邁向復興或者走入崩潰。不過非洲國家一旦崛起,生育率的快速下降也勢必無可避免,屆時人類又能期待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