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晶片大戰,「脫鉤」與「牽制」何者才是上策?

2023-01-29 09:00

? 人氣

美國去年10月頒布的新出口管制限制了中國獲得先進的外國晶片,包括用於人工智慧、數據中心和超級計算的圖形處理器(GPU)。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沙雷在文章中說,如果中國依賴外國晶片,美國就可以控制中國如何獲得這一日益重要的戰略資源,現在徹底切斷中國獲得高端晶片的渠道,就像「拋售一隻每半年漲一倍的股票」。

他說,即使日本和荷蘭加入美國的行列,對中國實施晶片製造工具的限制,外國公司也可以在中國境外新建完全沒有美國設備的晶圓廠,以服務中國市場。

他還認為,美國限制低端晶片出口中國的做法缺乏必要性,因為這些晶片的用途不會影響美國的國家安全。

研究半導體行業的哥本哈根商學院副教授傅道格(Douglas Fuller)同意這一看法。他通過電郵對美國之音說,美國對DRAM和NAND閃存晶片出口限制的國家安全理由較為薄弱。

「中國會不會通過灰色渠道獲得這些大批量生產的晶片?會的。在國內生產這些晶片是否會導致人工智慧等領域的下游突破?不會。」

他認為,控制邏輯晶片的對華出口,便能有效控制中國將高端晶片用於軍事用途,這一措施在美國最新一輪的制裁中已經囊括。

晶片、半導體。(美聯社)
(美聯社)

特廖洛也表示:「半導體製造工具行業不支持最終用途(出口)管制,特別是內存生產方面。許多人認為內存生產不是合理的國家安全問題,因為它是一種大宗物資(commodity product)。」

被逼牆角中國能否發展替代產業鏈?

分析人士擔憂,限制中國獲取外國晶片的途徑,也意味著將中國每年4000億美元的晶片採購留在國內,促進其國內晶片產業的發展。

中國國內資本市場可能將為中國晶片發展助力。《華爾街日報》報導說,截至12月15日,中國晶片公司和晶片製造設備企業在過去一年通過國內首次公開募股(IPO)吸引了約合120億美元的投資,幾乎是2021年的三倍。另外等待審批的IPO申請規模高達170億美元。

瑞銀證券(UBS Securities)全球銀行部聯席主管孫利軍對《華爾街日報》說,中國晶片業2022年掀起IPO熱潮的根本原因是美國的出口管制。他說,這迫使中國製造商尋找離本土更近的替代產品,這讓投資者感到,中國發展半導體行業將是長遠之計。

在設計架構方面,中國也在尋找替代方案。中國正在加碼推動RISC-V中央處理器(CPU)設計架構的發展。RISC-V是一種開源架構,獨立與英國公司控制的ARM架構和美國英特爾開發的X86架構,用於大多數智慧手機等電子設備的半導體設計。

有研究發現,中國對「RISC-V」陣營的影響越來越大。這一技術架構的行業組織RISC-V基金會(RISC-V International)高級別會員中,中國企業和機構佔一半以上,這可以讓他們可以鎖定在該組織的董事會和技術委員會的席位。外界認為,中國試圖在這一不受美歐日韓等國控制的半導體設計生態系統中確保領導地位,並增加其市場影響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