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最高經濟機構最近呼籲地方政府為農村勞動力尋找更多工作機會,例如拓寬道路和挖掘河道,即使這些工作可以用機器更有效地完成。
中國發改委上月發布的一項管理辦法中提到,能用人工的儘量不用機械,能組織當地群眾務工的儘量不用專業施工隊伍。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這項管理辦法更新了一項被稱為「以工代賑」的政府農村扶貧政策的指導方針,反映出中國政府的擔憂,即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農村勞動力正失去謀生的機會。
過去隨著國內推進工業化進程,中國近3億農民工能夠很容易地在建築工地或工廠找到工作。然而,隨著中國經濟變得更加以服務為導向,對咖啡師或銀行職員的需求日益增加,許多工作職位都消失了。
隨著新冠動態清零政策的取消,中國整體就業市場原本有望在今年得到改善,從而提振經濟,然而,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以及全球對中國出口產品的需求疲軟,意味著農民工可能不會從中受益太多。
恆生銀行(中國)(Hang Seng Bank China)的首席經濟學家王丹稱,低技能工人的就業壓力將是今年的一個突出問題。據她估計,由於城市工作機會減少,多達300萬低技能工人現在滯留在農村。
經濟學家說,準確統計中國農村地區就業狀況的難度較大,因為在中國以城市地區為重點的整體失業調查中,大部分農民工沒有包括在內。
去年12月份,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從去年4月的6.1%降至5.5%,但城鎮青年人失業率仍維持在16.7%的高位。
但中國政府的相關做法暗示,其對農民工就業機會的擔憂日益加大。去年11月,中國發改委和財政部等五部委呼籲採取更多措施,支持農民工就業集中的建築業、製造業、服務業企業度過難關,指導企業不得以年齡為由清退大齡農民工。
「以工代賑」計畫可以追溯到1984年,是中國政府在經濟面臨壓力時期扶貧以及消除農村閒置勞動力問題的工具之一。該計畫過去的參與者從事植樹等工作,主要工作內容由地方政府根據中央政府制定的規定來確定。
雖然該計畫的預算細節沒有公開,但根據官方媒體去年8月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國政府在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花費近人民幣140億元(合21億美元),為農村地區30多萬名低收入人提供工作機會。
自2014年以來該計畫的管理辦法一直沒有更新,直到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頒布了新修訂的《國家以工代賑管理辦法》,敦促地方官員加倍努力,發改委稱,舊管理辦法的部分內容已不能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