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治之下,換人或者換黨執政,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如果因為換掉執政而改變原先的計劃,有害人民利益時,那未必是個成熟的做法,以下以「基隆捷運」為例說明。
近期基隆捷運建設話題再起,基隆市府所要負擔的金額從原先17.7億元暴增至53.6億元,引發關注。
而現任內政部長、前基隆市長林右昌卻回「地方要多多努力」,這樣的風涼話,讓人不禁聯想,難道是高升官位後,即忘記自己曾是基隆人、甚至要基隆人背負如此龐大的債務?
基隆人龐大通勤需求「多元交通工具才是解方」
事實上,基隆市坐擁36萬人口,其中有9萬名通勤族往返雙北升學就業,根據交通部統計處2016年「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有4成住在基隆的上班族是跨縣市通勤,若是遇上尖峰塞車時段,往返通勤時間甚至約2至3小時,成了許多基隆人的通勤夢魘,而多元交通工具疏運可能才是真正的解方。如今好不容易過了環評第一階段的基隆捷運卻遇上更大關卡。
民進黨畫大餅,基隆捷運淪政治工具
回顧基隆捷運各個階段歷程,2017年總統蔡英文替林右昌站台時,曾宣布會斥資80億興建基隆輕軌,還承諾會在4年內通車到南港;接著2019年,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決議核定103.32億,費用由中央全額負擔。
結果4年過去,說好的「2022基隆輕軌完工」確定跳票,民進黨再改口說要蓋「基隆捷運」,整體經費甚至升至425億,而基隆市府需要分攤17.7億。
九合一大選期間,時任基隆市長林右昌與民進黨基隆市長候選人蔡適應更同步在臉書上發布「捷運夢成真,基隆向前衝」的影片,急著宣示基隆捷運的推動成果。
如今民進黨失去執政權,似乎連當初的承諾也想拿走,讓好不容易減債到67億的基隆市,現在基隆捷運的部分,得背負53.86億的地方負擔。
基隆捷運本質就是國家建設,說好的承諾淪空談
簡而言之,基隆人還沒搭到基隆捷運,就得先煩惱「這筆額外的地方負擔」該從哪裡解決?而基隆捷運追本溯源,其實就是國家建設,當初中央也承諾要全額負擔,怎麼會選舉結束就提高地方政府的負擔。
同樣的,桃園機場捷運也是由中央主導建設,由中央全部負擔建設經費,營運由台北、新北、桃園市政府共同投資設立組成桃園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基隆捷運卻被刻意扭曲成是地方的捷運建設,聽起來確實不太合理。
從近期的9026客運亂象,便可得知,其實基隆人要的就是上下班便利的交通工具,然而建設基隆捷運一事,竟淪為民進黨鬥爭的政治工具,曾是基隆市長的林右昌,甚至高升官位後,像名旁觀者冷眼看待,實為心寒。
*作者為基隆青年、通勤台北的上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