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趨勢看,國民黨幾乎已經沒有任何可能在2024總統大選取得勝利,而從核心人物到環境趨勢,未來幾乎根本不會出現可期待的正向因素,能對國民黨的總統及立委選情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國民黨的2024選情遠比不樂觀更加慘淡。
一如政治日常,在國民黨南投立委補選的鐵票區遭民進黨攻破後,部分人對南投立委補選過於誇張誇大,部分人則過度低估南投立委補選的內涵。國民黨政治人物雖然多少已經有所警覺,但沒有任何人可以扭轉深陷其中的結構困境。
回到九合一大選的政治情勢,國民黨政治人物以基隆、台北、桃園為例的原市長候選人謝國樑、蔣萬安到張善政,所有人在選舉進程中,呈現出來的是政治能力匱乏,以及選民基本上並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而且都不具備魅力,表達模式也過度乏善可陳。儘管如此,在民進黨潛在支持者對民進黨失望,許多人沒出門投票,悲憤的藍營選民基本傾巢而出,還是讓國民黨取得九合一大勝。
雖然勝選,雖然國民黨打敗民進黨,但台灣社會並未改變對國民黨的厭惡感和排斥感,直到選舉結束,非藍選民也不曾改善過對謝國樑、蔣萬安、張善政等國民黨候選人的既定印象,但在討厭民進黨的浪潮下,搭配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必然邏輯,謝國樑、蔣萬安、張善政、謝龍介甚至蘇清泉都享受超額吹捧。儘管基礎不穩,民眾仍不喜歡,國民黨依然獲得勝選而生的政治能量與紅利。
九合一的大勝,國民黨人眼見情勢大好,而這個政治判斷在選後一個月也確實符合現實;眼見天上掉下金塊,在這個基礎上,人人都想往上爬,人人都想佔有一席之地。國民黨潛在的總統候選人從朱立倫、侯友宜、盧秀燕和郭台銘,各自周遭都出現勸進聲浪,個別人紛紛展開行動,導致瀰漫宮廷鬥爭的味道。
九合一選後,國民黨立即出現的重大爭議是朱立倫黨中央徵召王鴻薇,雖然不是王鴻薇個人的責任,但剛選上議員,甚至尚未就職便立刻選立委,當然引起高度負面的社會觀感。雪上加霜的是,國民黨大安區原立委林奕華,在不具備足以說服台北市民的理由下,為了轉進當副市長,直接讓選區立委空缺一年。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以台北市為首的議員變成呼朋引伴的串聯,形成議員的轉進或落跑潮,搭配王鴻薇和林奕華的落跑爭議,宛如形成惡性螺旋,其中當然以徐巧芯對費鴻泰的挑戰最具代表性。所謂代表性,真正重要的是徐巧芯和費鴻泰的票源高度重疊,徐巧芯的所謂戰鬥力,確實比費鴻泰更能鼓舞國民黨傳統支持者,卻幾乎不能吸引中間選民和年輕人。迷失且膨脹的自我漸成阻礙。
伴隨九合一大選而來的嘉義市長選舉,民進黨尚未從敗選中站穩腳跟,國民黨在市長個人頗受好評,再挾勝選的氣勢,順利拿下嘉義市長。隔月,王鴻薇的立委補選已實際亮起紅燈,勝選固然是勝選,但吳怡農在各項主客觀條件侷限下,民進黨支持者已相當願意出門投票,而國民黨從總統候選人到議員的諸多亂象,則持續引起社會側目。然而,王鴻薇的勝選,讓國民黨人反而更加沉浸在即使帶職參選或落跑,反正社會討厭民進黨,所以不會在選舉中變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