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災難創傷影響認知與大腦額葉功能 唐獎得主拉馬納森提出量化證據

2023-03-23 08:00

? 人氣

2018年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Veerabhadran Ramanathan維拉布哈德蘭•拉馬納森(見圖)。(唐獎教育基金會提供)

2018年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Veerabhadran Ramanathan維拉布哈德蘭•拉馬納森(見圖)。(唐獎教育基金會提供)

明 (23)日是聯合國世界氣象日,隨著全球受到極端氣候的影響,接連出現怪異現象,去(2022)年因氣候異常而發生在全球各地的災難,包含溫度接連突破高溫、因而引發熱浪以及森林野火,乾旱導致農產減少,不尋常的暴雨和急速消失的南北極冰山等等,因為全球暖化而引起的異常現象,在未來這些野火、颶風、颱風等的嚴重氣候事件只會不斷增加,因此,研究氣候創傷也變得更加重要。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維拉布哈德蘭•拉馬納森(Veerabhadran Ramanathan)運用唐獎的研究補助費,在指定的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的NEATLabs進行氣候變遷韌性研究。

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直接暴露於野火等氣候災難創傷者有顯著的認知缺陷,特別是在視覺干擾下,對於處理資訊和做出決定等方面有著更多的困難。透過同步的腦電圖偵測顯示其大腦額葉-頂葉有較強的受刺激活動訊號,推測為認知控制的補償機制,顯示他們實際上雖然付出更多的認知努力,但仍然表現不佳。該研究報告不但量化分析氣候災難創傷對於大腦功能與和認知能力的影響,也提供受災社區重建和個人康復的關鍵資料,也有助做為神經-認知治療的標的。

研究顯示:氣候災難創傷者付出更多認知努力 仍然表現不佳

這項研究由主持人Jyoti Mishra教授帶領進行,近期在氣候變遷期刊PLOS Climate發表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直接暴露於野火等氣候災難創傷者有顯著的認知缺陷,尤其是在視覺干擾下,處理資訊和做出決定方面有更多的困難,這對他們的日常生活與社交能力有不良的影響。同時,透過同步的腦電圖偵測大腦神經功能,顯示直接暴露於野火者之大腦額葉-頂葉具有較強的受刺激活動訊號,由於認知能力的關鍵是額葉與頂葉區域的活動,推測該活動訊號為對受野火影響受試者認知控制的補償機制,表明他們實際上付出了更多的認知努力,但仍然表現不佳。這些發現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患者的反應相似。

該研究計劃曾針對725位暴露於2018年加州坎普野火(Camp Fire)的受試者進行調查,發現野火引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焦慮與憂鬱等症狀。此次新研究則是針對先前研究的子群體,納入了75名受試者,包括直接暴露於野火,如家園被摧毀的27人、間接暴露如目睹了大火但沒有直接受到影響的21人,還有27名對照組成員。其中67%的直接暴露者報告最近經歷創傷、間接暴露者則有14%、控制組成員則沒有回報遭受創傷。


根據研究總結顯示,隨著氣候暖化問題日漸增加,將會有更多的人會暴露於極端氣候之下,因此尋找加強韌性的途徑顯得更加重要。而該研究透過提出可能的神經-認知治療標的,提供面對氣候變遷引發之極端氣候的一項應對之道。

維拉布哈德蘭•拉馬納森於2018年與詹姆士•漢森同時獲得唐獎第三屆永續發展獎,共同獲得5千萬獎金,其中含1千萬支持相關研究教育計畫。拉馬納森教授是第一個提出氟氯碳化合物(CFC)也屬於溫室氣體的學者。在1975年,拉馬納森教授的研究即指出鹵碳化合物,尤其是用在冷凍及製造的氟氯碳化合物,具有溫室效應的特性,CFC不僅會影響大氣臭氧層,同時也會像二氧化碳一樣,對氣候系統產生衝擊。1985年為保護臭氧層所召開的維也納會議、1987年國際間所簽訂的蒙特婁公約,拉馬納森教授的研究成果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