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偶像劇《流星花園》在台灣的年輕世代間颳起一陣旋風,一舉捧紅了主演的大S,以及言承旭、周渝民等F4成員,也在許多80、90年代出生的觀眾心裡,刻下難以忘懷的回憶;2018年,中國版《流星花園》開播,同樣由當年的製作人柴智屏操作,然而這回不僅時間相隔17年,拍攝場景也從台北轉到上海,時空易位下,翻拍自己當年一手打造的經典作,究竟會遇上那些挑戰?《風傳媒》本次特別專訪柴智屏,一窺新版《流星花園》拍攝背後的各種考驗。
談起重新操刀《流星花園》,日前媒體便已報導,舊版製作費一集只有50萬,新版則連翻30倍變成一集1500萬,在外界眼裡,飆升的製作費應該讓拍攝容易許多,但柴智屏卻說其實不然,甚至後來都是超支的狀況。.
拍戲規模大 停拍一天就損失人民幣30萬
為何在台灣看似天價的製作經費仍是不夠?柴智屏直指原因就是大陸的花費跟規格,當時整個劇組就有200多人,要80個司機來載人員、器材還有演員,台灣不會有這樣的規模,另外在花費上,像在上海找了一間不錯的西餐廳包場拍攝,一天光場地費就要台幣70萬,這還不包含食物。
扛著200人的團隊,只要停拍一天,人民幣30萬就沒了,柴智屏坦言,這樣的壓力是很高的,因此當時140多天除了除夕之外完全沒有放假,加上劇本送審時會遇上編審的意見,場景也會有需要更改的情形,因此140多天內,不但要處理200多人的食住行,還要一面拍一面改劇本,這都需要很強的調度、應變能力。
隨演員風格調整劇本家常便飯 明天拍今天還要改
論起萬分考驗體力、腦力的改劇本,柴智屏說明,像因為電視台送審,有時後台內編審每一輪給的意見都不一樣,所以常常需更改,另外以前在台灣,都知道演員是誰、適合什麼戲,但在大陸演員來自四面八方,表演調性、方式要統一都會很困難,也會有需要依照演員風格調整的時候。
柴智屏舉例,像道明寺家的管家玉嫂,以前唐琪演的是比較霸氣的風格,但新版找的演員是比較和藹的老太太,整個台詞就要再調一遍,常常會有要修改劇本的情況,她回憶,當時每天都是導演組在拍戲的同時,編劇組就在飯店改劇本,有些編劇也無法適應明天要拍、今天還要改劇本的狀況。
除了場景、演員、費用外,天氣也是考驗。柴智屏說,像道明寺家內外是不同地方拍的,外觀是在一個場地,內部則是在攝影棚搭景,但那個廠棚沒有暖氣,冬天上海濕氣很重,整個棚變得像冷藏室一樣,但因為景已經搭了,只能忍著拍完,演員雖然又濕又冷,還是要假裝是在很溫暖的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