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最新蒐集的衛星圖像顯示,中國近期重啟南極第5座科學考察站的建設計畫,該站自2018年動工以來,工程進度斷斷續續,如今終於再度復工。不過西方政府擔憂,中國在極地日益增加的足跡,恐會讓中國解放軍掌握更好的監視能力。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18日刊出最新報告〈冰凍邊境:中國在極地地區的大國野心〉(Frozen Frontiers:China’s Great Power Ambitions in the Polar Regions),內容詳細闡述中國近年如何透過開闢新航線、增設科學考察站,快速在南北極地區擴大影響力。
2018年以來首度復工
CSIS在報告中指出,中國最近剛恢復南極第5座科學考察站的建設工程,這是2018年以來首度復工。該站坐落於羅斯海(Ross Sea)附近的難言島(Inexpressible Island),建商預計在此打造一個設有衛星地面站的天文台,可望填補中國科考站在南極大陸沿岸覆蓋率不足的問題。
根據今年1月拍攝的衛星圖像,CSIS確認新站場址將包含新的支援設施、臨時建築物、直升機停機坪,以及約5000平方公尺的大型主建築地基。這座科考站預計於2024年前完工,屆時也會增設供中國破冰船「雪龍號」使用的碼頭。
可攔截他國衛星訊號
CSIS指出,「該站雖然可為中國越來越多的科學極地觀測衛星提供追蹤和通訊服務,但它同時也能被用來攔截他國衛星訊號。」該報告寫道,新站的地理位置極佳,可蒐集到澳洲和紐西蘭的信號情報,以及從澳洲阿納姆太空中心(Arnhem Space Centre)發射火箭的遙測數據。
CSIS告訴《路透》(Reuters),雖然美國在南極大陸仍保有更廣泛的研究設施,包括南極最大科學研究中心麥克默多站(McMurdo Station),但中國在南極擴張的速度更快。CSIS表示,中國正在興建的第5座科考站,僅距離麥克默多站320公里。
從1985年開始,中國已在南極大陸設立4座考察站,依序分別是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及泰山站。CSIS指出,中山站位於南極洲東部沿岸,很可能會被中國用來蒐集印度洋地區的外國軍隊情報,包括監測印度海軍在該區的活動。
恐淪為解放軍的情蒐工具
根據1959年簽訂的《南極條約》(Antarctic Treaty),在南極從事任何活動都僅限於「和平目的」。一切具有軍事性質的措施,如建立軍事基地、進行軍事演習,以及任何類型武器的試驗等,均予禁止。中國則於1983年6月正式加入該條約,1985年10月取得協商國地位。
不過,美國五角大廈在2022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中國在南極增設基礎設施,部分原因可能是為了加強其未來對自然資源和海上通道的主張,並提高解放軍(PLA)的監視能力。該報告也稱,中國開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簡稱BDS),也可利用這些科考站作為參考點,以提升系統效能。
對此,中國駁斥則這些科考站將被用於間諜活動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