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第一任校長蔣介石,因留學於日本士官學校,受日本武士道精神影響,故特別注重將領的氣節,此種氣節始於東江陣亡烈士墓內516位英靈(黃埔1-3期的學生);繼「淞滬會戰」大量的畢業生以幾乎滅期的代價所凝聚而成的使命感,此種愛國「志節」加上不怕死的「氣節」,逐漸孕育蔚成「黃埔精神」。
是以在抗日及內戰期間,凡在陣前鏖戰拚死的的將領,就算戰敗自戕蔣都給予極高的肯定與褒揚。正如陸軍官校十棟樓層都是以戰死成仁將領命名(戴雨農除外)。假如戴安瀾將軍沒被日軍機槍打中死於「野人山」,最後是老邁善終,其就算有揚威異域的「同古戰役」,獲美國總統勳章之殊榮,但官校內應不會有「安瀾樓」。
在此次陸軍官校「名將研究」期中測驗中,我出一題「請寫出自己對軍人戰敗時是否應該勇敢自戕,以彰顯軍人氣節武德?」。並註明自殺與投降皆要寫出自己的觀點,不要高調一昧附和「力戰成仁」,「生與死」這對一位大學三四年級學生來說,或許是個天人交戰的困惑題。
在30位同學中,我給了二位答案互異的同學最高分。男生答案是「詐降」,其舉漢武帝時飛將軍李廣的案例,留的青山在,不怕沒仗打。女同學則舉項羽「烏江自刎」的悲壯故事,並佐以李清照《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之淒美詩詞作註解。
在黃埔眾多名將中,筆者以為最冤的將領之一首推余程萬將軍,次為方先覺將軍(另篇專敘)。余為黃埔一期,作戰英勇,享有「虎賁將軍」之尊譽,1943年擔任五十七師師長,率8315位官兵戍湖南常德,其面對是日軍橫山勇11萬精銳之師。
余憑藉高超戰術及服眾的指揮道德,竟苦戰死守了16晝夜,連日軍都大感驚訝及惱火,最後在其空軍連番轟炸及毒氣彈等雙重攻勢下,余部因彈盡援絕官兵僅剩83人,其準備自殺同時發出最後的驚天「絕命電」。
彈盡,援絕,人無,城已破。職率副師長,指揮官,師附,政治部主任,參謀主任等固守中央銀行,各團長劃分區域,扼守一屋,作最後抵抗,誓死為止,並祝勝利。第七四軍萬歲,蔣委員長萬歲,中華民國萬歲。
時至今日,這篇電文讀來仍令人熱血沸騰、心酸不已。「常德會戰」歷時兩個月,中國軍隊傷亡6萬多人,其中57師犧牲8000餘人,幾乎全軍覆滅,實值敬佩。惟因余自殺時被部屬抱住沒有成功,最後決定率殘部突圍。
後蔣介石聞知,下令將其送交軍法審判,並要求槍斃。但在司令官孫連仲出面求情下判刑兩年,四個月後就釋放 終其一生未再受蔣重用。余真是夠冤!就只欠一死,否則官校絕對有「程萬樓」。
此情節,不禁令我想起在「淮海戰役」中,在同一指揮所內的杜聿明與邱清泉兩位中將,都已拼到殺戰馬充飢的地步,都無虧於武德。最後一刻來臨之際,邱選擇「自戕」,而杜選擇「投降」。
杜比邱多活了32年,卻在中共「功德林」接受思想改造10年。而邱清泉在陸軍官校有「清泉樓」,台中有「清泉崗機場」,中橫公路有座「清泉橋」。
*作者為大學講師、中華戰略協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