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刊發於2004年七月的報導中特別提示說:劉亞洲的《金門戰役檢討》全文有兩萬八千餘字,根據文中提示,可知該文寫於2001年。
2001年的時候,劉亞洲還只是少將軍銜,具體職務是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而此時的習近平還只是福建省省長,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而當時的王滬寧還僅僅是中央政策研究室的副主任,當時的張又俠還只是陸軍十三集團軍軍長。
也就是說,劉亞洲發表《金門戰役檢討》的時間比習近平做起他「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復興夢」,而且放言為達目的不惜使用任何手段的時間早了十幾年。
早在1995年,筆者即已經在台灣周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過《海峽無戰事----從「閏八月」到「江八點」的世紀新預言》一書。這是為什麼劉亞洲的《金門戰役檢討》出籠之後,很快就有台灣的兩岸問題專家向筆者推薦,說是「劉將軍印證了你的‘海峽無戰事’」。
而筆者當時讀罷劉亞洲的這份大作之後,印象最深的反而是其中的這樣一句:江主席說:「台海必有一戰。」
最近因為劉亞洲「可能被判死緩」的傳聞被熱炒之後,筆者又重新拜讀了劉亞洲的這份大作,不但未從中找到劉亞洲反對「武攻台灣」的論據,反而是為台灣人民慶幸習近平幸虧不重用劉亞洲。
劉亞洲《金門戰役檢討》的開篇是:1949年10月24日,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十四天,人民解放軍二十八軍下屬三個團共九千餘人渡海進攻金門,發起金門戰役,在島上苦戰三晝夜,因後援不繼,全軍覆滅,是解放軍成軍以來唯一一次徹底的敗仗。我軍歷史上雖有湘江之戰、西路軍血戰河西走廊、皖南事變等慘重損失,但均非全軍覆滅……。海島作戰,勝則全勝,敗則全沒。這一作戰特點直至今日仍顛撲不破。
依筆者的看法,劉亞洲的《金門戰役檢討》首先要表達的是毛澤東以及共產黨政權的一個最大遺憾。因為「金門戰役雖戰於一隅,卻影響全局。這種影響直到今天仍然存在」。
劉亞洲說:毛澤東是一位大陸戰略家。他可在陸地上將蔣介石八百萬精銳鯨吞,但金門戰役卻敗了。與其說敗給蔣軍,不如說敗給海洋。自那以後,悠悠五十載,解放軍兵鋒再未染指台灣海峽。
劉亞洲在文中寫道:蔣經國認為:金門戰役是國民黨的轉折點。金門戰役像一針強心劑,注入國民黨瀕死的肌體。這個黨又活過來了。五十年來,國民黨認真汲取丟失大陸的教訓,勵精圖治。台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的台灣,經濟獨秀於世界之林。軍事賴美國撐腰,也不乏看家的本錢。政治滿盤西化。已成為我心腹大患。
劉亞洲說:金門的戰略地位太重要了。它位於大陸邊緣,北與馬祖毗連,構成兩棲性的邊緣地帶。金門是台灣的橋頭堡。蔣介石說:「無金門便無台、澎;有台灣便有大陸。」歷史上鄭成功、施琅攻取台灣,都以金、廈為出發地。金門在敵手中,進可封鎖內陸,退可屏障台灣。金門若在我手中,台灣海峽的交通線便麵臨極大威脅。台灣頓失前敵。大軍渡海,朝發夕至。就是到今天,欲解決台灣問題,仍首先要解決金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