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原住民加分制度存在之必要性

2023-05-31 05:30

? 人氣

根據全國法規資料庫,「原住民學生升學保障辦法」,也就是俗稱的「原住民加分制度」,以大專院校來說目前可以分為兩種,「加分」和「保障名額」。(示意圖/取自pixabay)

根據全國法規資料庫,「原住民學生升學保障辦法」,也就是俗稱的「原住民加分制度」,以大專院校來說目前可以分為兩種,「加分」和「保障名額」。(示意圖/取自pixabay)

這是一個只要到了考試期間就會不斷被討論的議題,在學生之間更甚,可見其爭議性,日前台灣嘻哈類選秀綜藝節目「大嘻哈時代」的參賽者,來自台大醫學系的神經元在歌詞裡說到「有人乘了一點三五還是沒我高」,消息一公開,隨即引發了熱烈的討論,大批網友認為他在影射原住民的加分制度,引來謾罵的同時,此話題也再度浮出水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原住民加分怎麼加

根據全國法規資料庫,「原住民學生升學保障辦法」,也就是俗稱的「原住民加分制度」,以大專院校來說目前可以分為兩種,「加分」和「保障名額」,「加分」是指參加考試分發入學者,依其採計考試科目成績,以加原始總分百分之十計算。但取得原住民文化及語言能力證明者,以加原始總分百分之三十五計算。而「保障名額」則是各個大專院校要外加2%的明額開放給原住民,不占各級教育主管機關原核定各校招生名額。

爭議性

那為何在不佔到一般生的明額之下,仍然有許多對於此政策的質疑聲呢?首先,雖然原民生錄取是外加名額,看似對一般生沒有直接關係,但是假如原本是五十位學生享有的教育資源,卻多出了兩位特殊生共同使用,校方也不會因此改變資源分配,所以不能說是完全沒有影響。再來是公平性的問題,政策起初是為了改善原民生升學弱勢的問題,可是事實上有許多原民生從小就在都市生活,條件不亞於普通生,卻因為有著原住民的血統,獲得加分的權利,如此一來真正需要幫助的原民生可能就因而失去了機會,也與政策的初衷相悖。

影響和問題

112年度宜蘭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開學典禮。(圖/宜蘭縣政府提供)
112年度宜蘭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開學典禮。(資料照,圖/宜蘭縣政府提供)

「這個政策的存在很諷刺,就像在說:我們的社會依然存在著岐視,所以我們拿加分政策來當贖罪券。」這句話是在臉書粉絲專頁「原住民青年陣線」的一篇貼文徵稿-撫平那些以加分之名理所當然施加的傷害,一位非原住民人民所述,政府制定此政策為了撫平漢人帶給原住民歷史上所造成的傷痛,規劃不完善反而加深了刻板印象,許多人看到原住民跟自己在相同的班級,下意識就會覺得「是加分上來的吧?」即使原民生再努力,也難以改變大眾歧視的心態。

此外,根據統計處的原住民教育概況可以發現,各級學校原民生輟學或學年間申辦休、退學率普遍高於一般生。以107學年大專校院申辦休學率、退學率分別為8.6%、12.8%,前3大休學原因依序為「工作需求」占 24.6%、「志趣不合」13.8%及「經濟困難」9.2%,可見原民生入學後,適應能力是很大的問題,除了可能遭受到歧視之外,以學習狀況來說,由於加分的關係就讀與自己能力不相當的學校,導致長期跟不上進度,而後落得休學、退學的下場,或許又因此加深了一般生對原民生的負面形象。

結語

我認為比起以原住民血統作為標準加分,以城鄉差距及家庭收入做為指標似乎更具有公平性,經濟狀況和生長環境對於學生的影響更深,也能夠讓真正弱勢的人群得到實質上的幫助。政府制定政策為了幫助原民生就學,如今卻增加了更多阻礙,如何規範和實行是此刻更加重要的課題。

*作者為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的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