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訪問鄭州的一位清潔工,她每月薪資320美元,公司已經七個月沒付薪水。她在掃地時表示,她薪水不高,不懂公司為何要欠這點錢。
深圳的老師曾在網路上抱怨獎金被砍;東北鶴崗的一家供暖公司告訴居民,由於沒收到地方政府的補貼,公司準備停止供暖。
政府會怎麼做?
要改善目前的膠著,需要祭出更寬鬆的貨幣政策,不過中國政府也難以像疫情之初實施強力的刺激措施。一方面,刺激措施會增加已經夠沈重的債務;另一方面,如前所述,目前消費者的信貸需求並不高,因此預期更寬鬆的刺激政策效用不會很大。
並不是所有人都看衰中國經濟前景。麥當勞和星巴克準備今年在中國新開幾百間店面;由於國產電動車動能強大,今年第一季,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汽車出口國,因此仍有分析師十分看好中國前景。
但是不確定的因素還是太多,這些因素可能影響市場的信心。紐約諮詢公司22V Research的中國研究主管Michael Hirson表示:「我們對中國經濟結構性放緩的認知,是否正轉變成信心問題?那就有點兒惡性循環了。」
本文為風傳媒特邀導讀人金牛幫幫忙撰寫,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風傳媒會員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責任編輯/林彥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