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去年出生人數跌破80萬。然而不僅是日本,中國、韓國和臺灣相繼發佈的少子化資料也同樣令人震驚。長期以來東亞這個備受矚目的「全球經濟成長中心」,似出現因難以抵抗人口崩潰而失去這一地位的跡象。
發展接力已氣息奄奄
上世紀6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成長的現象曾被稱作「日本奇跡」。日本的經濟總量(當時按國民生產總值GNP統計)在1963年超過法國,1967年超過英國,1968年超過西德,躍居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創造了「漢江奇跡」的韓國,以及臺灣、香港和新加坡這批亞洲「四小龍」在日本之後發展起來。這些地區的迅猛發展也催生了「新興工業經濟地區(NIES)」這樣一個新詞。
1978年末,當時中國的最高領導人鄧小平發出了實施「改革開放」的號令。「巨龍」中國開始騰飛,2010年替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2018年末召開的「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國家主席發表講話,把中國經濟占世界經濟的比重由不到2%上升到15%以上的40年改革開放稱作「奇跡」。
東亞各國各地區「奇跡式發展」的接力棒薪火相傳,造就出「全球經濟成長中心」。然而現在,跑者似乎已經「上氣不接下氣」了。
停不下來的「少子化骨牌」
2022年日本新生兒數量為79萬9728人,創下自有可比資料的1899年以來的最低水準。這個跌破80萬人的結果,比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的推算時間提前了11年。即使拋開疫情的影響,這個數字也具有相當大的衝擊力,首相岸田文雄將其表述為「危機狀況」。
中國去年的出生人數為956萬,跌破了1,000萬大關。儘管出生人數在廢除「獨生子女政策」第一年的2016年略有成長,但之後又開始持續減少,2022年的總人口為14億1,175萬人,較上一年減少了85萬人。據說這是1961年以來首次出現人口減少。人口學家、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員易富賢指出,低於1,000萬的出生人數,是1790年(清代)以來的最低水準。同時他還認為,總人口統計存在偏差,2018年達到12.8億人的峰值後就已經轉為減少。
韓國去年的總和生育率(1名女性一生中生育孩子的數量)為0.78人,創歷史最低記錄。韓國的少子化速度高居全球第一,甚至不到人口交替水準(2.1人)的40%。韓國政府也並沒有袖手旁觀。2006至2021年共計投入了280兆韓元(28兆日圓)來應對少子化問題,但最終徒勞無功。臺灣去年的出生人數跌破14萬,創有統計以來的最低水準。出生人數已連續7年減少,總人口也從2020年開始連續3年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