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加劇,今年7月6日全球均溫高達攝氏17.23度,打破10萬年來的紀錄。
近期世界氣象組織(WMO)與歐盟的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指出,今年7月前23天的平均氣溫為攝氏16.95度,比先前的最高紀錄,也就是2019年7月的平均溫度還高0.32度;此外,全球均溫也一度比工業革命前還高攝氏1.5度,跨過關鍵門檻。因此聯合國秘書長António Guterres表示,全球暖化的時代已經結束,「全球沸騰」(global boiling)時代來臨。
在全球沸騰時代中,可以預見的是,極端氣候將會更加頻繁,氣溫將不斷創新高,會有更多人受到熱傷害,甚至身亡。而極端高溫不只帶來人身傷害,也會帶來經濟損失。《華爾街日報》指出,平均溫度每上升華氏1度(攝氏0.56度),GDP年增率就會下降0.15%到0.25%。
《華爾街日報》報導:Weeks of Extreme Heat Strain Small Businesses and Economy
預估到2100年,高溫會導致全球GDP下滑17.6%
《華爾街日報》引述一篇發表在《貨幣、信貸與銀行期刊》(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的論文,指出當夏天的均溫每上升華氏1度,也就是攝氏0.56度時,每州的GDP年增率就會下滑0.15%到0.25%。也就是說,氣溫愈高,經濟成長率愈低。
原因在於,高溫會降低勞工的產能。華盛頓特區大西洋理事會智庫洛克斐勒復原力中心(Adrienne Arsht-Rockefeller Foundation Resilience Center)總監Kathy Baughman McLeod指出,高溫來襲時,人們的思維速度變慢,注意力很難集中,手眼協調能力下降,更容易感到疲累,因此就會犯錯。亞利桑那大學經濟學者Derek Lemoine也說,高溫會衝擊勞動生產力,也會損害學生的學習能力。
工人是高溫的第一批受害者,對工人來說,高溫對生產力的影響更大,還會造成慢性的健康風險。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的總監Chris Lafakis估計,農業和建築業等產業的損失最為嚴重,對餐飲業的衝擊也巨大,因為廚師必須在廚房的高溫下工作,中暑的風險高,就算有開冷氣,幫助也不大。穆迪分析指出,極端高溫造成的身體傷害會讓全球經濟損失六分之一,預估到下個世紀,全球GDP將會下滑17.6%。
電網斷電風險高,就算有冷氣也難避免熱傷害
對此,各國政府正努力降低高溫所造成的熱傷害與勞動力傷害,但炎熱的天氣讓執行更加困難,就算有冷氣也難倖免。以美國為例,美國電網相當老舊,大多使用超過50年,為了因應高溫,美國人需要更多電能維持冷氣系統,電網系統卻沒有空檔進行維修與保養,導致斷電風險升高。
溫度升高,電線也會因為熱漲冷縮而下垂,再加上用電量提升,電流也會產生溫度,讓電線下垂的狀況更嚴重,更容易接觸到樹葉等雜物,造成短路,導致電力供給成本提高,效率變慢。
除了電網穩定度,能源費用也提升執行的困難度。美國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預估,家庭能源費用將會上漲11.7%,相較去年夏天的517美元,今年夏天家庭平均能源費用為578美元。對弱勢家庭來說,高溫造成更大的經濟負擔。因此就算職場有冷氣,但如果家庭沒有冷氣,高溫會降低睡眠品質,導致白天的工作產出降低。
今年是聖嬰年,高溫的考驗更加嚴峻
高溫是「看不見的、無聲的風險」,而勞工又是高溫的第一批受害者,但全球氣溫上升太快,人們對高溫的風險認知還不足。洛克斐勒復原力中心試圖提高人們對高溫的認識,並建立預警系統。另外,目前美國已經有一些州,例如加州已針對高溫制訂對工人的保護要求,但尚無國家法規制定。
目前世界氣溫仍在上升中,短時間還無法反轉,隨著平均氣溫破紀錄,對健康、經濟的影響也愈來愈大。更嚴重的是,過去幾年屬於反聖嬰年,東太平洋溫度比往年更低,緩和了全球平均氣溫的增幅。但今年轉為聖嬰年,東太平洋海水將比往年更高,進而改變全球氣候,升高氣溫。面對艱鉅的氣候挑戰,人們急需一套保護措施,避免勞工熱傷害,也維持經濟的成長率。
本文為風傳媒特邀導讀人金牛幫幫忙撰寫,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風傳媒會員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責任編輯/郭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