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各地普遍受到嚴重水污染問題的困擾,這不再只是某個特定區域的難題,而是全台灣共同面對的挑戰。這些污染所引發的影響也跨越了地域,牽涉到生態破壞、用水安全以及農業污染等多個層面。許多不良廠商為了降低成本而採取的行動,雖可短期獲利,但環境保護的外部成本卻是你我共同承擔。
以台南為例,該區域的水污染問題日益嚴峻。近期,台南就有發生電鍍工廠排放廢水的事件,而長期來看,台南網寮溪的污染水平一直領先全國。然而,這些污染問題至今未見明顯改善。縱使中央給地方高額預算改善,像是鄭文燦就透過前瞻計畫獲得六億預算改善溪流水質,然而污染指數卻持續上升而未見下降。
對於新竹的居民來說,水污染也是一個長期存在的議題。近期,關西地區的鳳山溪水源遭到不法商人的污染,長期以來,頭前溪的污染也嚴重影響了新竹區域的飲用水品質。因此,我們發起了「新竹喝好水」運動,並在最近的一次地方選舉中成為唯一通過的地方公投,表達了我們對水污染問題的高度關注。身為「新竹喝好水」運動的參與者,我也意識到水污染問題存在著結構性的困難。其中一個問題是企業偷排廢水的行為難以預防。儘管地方政府會進行檢查,但那些違規行為的人總能想辦法逃避監管。而且,這些污水事件往往不只影響單一縣市,通常涉及跨地區的問題,但現實的問題是跨地區的整合治理卻未能如預期般順利,加上中央機關的審計和監測也難以發揮效果,導致違法企業總能找到漏洞,無懼後果。
以新竹縣近期發生的污水事件而言,儘管縣政府採取了即時的處理措施,並跨不同部門加強了對企業的監管,但我認為在縣內部門之間加強合作的同時,是否可以考慮建立區域性的合作機制呢?正如我之前所提,污染問題並非僅限於單一縣市。以新竹縣為例,上游水質污染首當其衝,將影響到新竹市的用水安全,甚至影響到苗栗縣、鄰近桃園市的地區。因此,這些縣市領導人或許可以共同成立跨區域管理組織,並明確其運作方式。另外,我建議成立一種半官方性質的、長期的檢查和舉報機構,與政府的監管工作相互配合,確保不良企業無所遁形。
就新竹關西地區的水污染事件而言,我可以看到縣政府試圖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也認為,與其從政治的角度指責和批評政府,不如思考如何消除問題的根源。結構性的問題仍然存在,若要全面保護水源,或許中央政府也需要制定法規來限制工廠的設置。總之,務實的政策改善才是為民眾謀福祉的正確途徑,而不是像現在一些團體和個人那樣,借機發動政治鬥爭。這種政治上的爭論對於解決問題毫無幫助。
*作者為新竹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