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軍火產業,2022年的表現同樣令股東喝彩;僅僅美國對外軍售就成長了50%,而武器製造商的股票更是在全球經濟緊縮的背景下逆勢飆漲(圖二)。與化石燃料業者相同,軍火產業不是一個有本事自食其力的產業,因此美國一位普通納稅人在2022這年雖然僅有$270花在國民教育、$6花在再生能源,卻有$1,087是花在了國防。從美國行政管理暨預算局(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 OMB)自己的資料看(圖三),佔了聯邦預算62%的軍事主義確實吃掉了民生社福、教育健保以及潔淨能源。軍火商日夜擔憂的不是常人所擔憂的「要是打仗怎麼辦?」而是「要是沒打仗怎麼辦?」
戰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是全方位的,碳排只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烏克蘭雖只佔歐洲6%的土地,卻是歐洲35%生物多樣性之所在,藏著七萬四千多種動植物,包括歐洲野牛、棕熊、大山貓、野狼、鱘魚以及其他許多稀有物種。開戰以來,至少298,000公頃的森林以及1,438,000公頃的草原已遭燒毀;炸彈、污染以及船艦或爆炸製造的噪音更造成至少5萬隻黑海海豚殞命。炸毀的化工廠及儲油設施不只帶來充滿有毒化學及重金屬的空氣污染,同時也滲透到土壤與水源,影響到農業。單是一個北溪天然氣管的爆炸就釋出了50萬噸恐怖溫室氣體—甲烷—到大氣之中,而火箭釋放的氰化氫更會造成酸雨。地球滿坑滿谷的武器不僅在製造過程及使用時會造成污染,就算是未用而需透過海拋或銷燬方式淘汰的武器也同樣是生態災難。當然,一一細數軍事國防的各式生態代價或許多餘,只要戰爭升級到核戰,毀滅將是地毯式的。
人類以外的任何一個物種,倘能發聲,必然反戰。至於人類,首先我們必須明白,軍火商並非被動地提供武器而是積極主動地爭取戰爭;化石燃料業者並非被動地提供能源而是積極主動地將世界綁在致命軌道上。釐清了戰爭背後的動力來源後,環顧崩塌的冰山、失控的野火、乾涸的河流與載浮載沉的氣候難民,一切應該變得很清楚:我們該要集中精力對抗、消滅的並不是其他人類,更不是其他物種,而是那頂端精英不忍釋手、腐爛到根、貪婪到爆的全球政經結構。
*作者為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2023台灣反戰聲明共同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