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農業勞工短缺嚴重,短期內開放外勞固然可解燃眉之急,但衍生的社會、管理、排擠本國勞工等問題亦相當複雜。根本之道,還是要推動智能型農業,不僅可以有效減少人力需求,還可以提高生產效能。
侯友宜政見中,主張將「水利會還給農民,回歸專業治理」,是個較有爭議性的議題,原屬公益性質的農田水利會,因屢屢涉入選舉動員,蔡政府基於政治考量,強行將之收歸國有,改為國有官派的農田水利署,但根據農民反映不僅水利灌溉服務未見提升,決策效率明顯較過去變差,農田水利署的調節水利的功能,顯然不如過去,尤其台灣近年來屢屢發生乾旱缺水的情形,蔡政府除了休耕補貼外,並未見具體有效的應對措施,致農民叫苦連天,恢復民間公益團體農田水利會的呼聲再起。由於涉及公務體系轉變,想要恢復茲事體大,當務之急應先進行改革,未來除簡化行政流程,還可透過新科技及灌溉系統的全面整建,降低農業生產用水量及降低漏水率,提高供水效能,積極有效地來幫助農民,因應極端氣候可能帶來的缺水問題。
遺憾的是,賴侯兩位的農業政見,均未見有關漁業的相關主張,尤其漁業是未來糧食供應的重要來源;還有如何貫徹《國土計畫法》落實農地農用,加強地區農業發展的基礎建設,縮短農業發展地區與區外經濟差距,都是未來農業施政的重點,農業政見不能只想討好。
號稱人才濟濟的執政黨及在野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所提出的農業主要政見,並未見亮點,讓人難以對台灣農業的未來產生期待,希望其他總統候選人,別讓選民失望!
*作者為農經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