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說過陳菊總是在需要的時候,義無反顧承擔。看來現職為監察院長的她確實如此,因為就在審計部在先前針對蔡政府執政,透過舉債2兆去搞出特別預算,又在諸多重大建設執行上,不是落後就是缺失重重,被在野和媒體針砭下,點名審計長要成立發言人,對外界適度澄清。
看到這則院長噹審計長的新聞,想必許多人想到黃仁宇寫的<<萬曆十五年>>,基本上就是從數字中可見到興衰和問題所在。那回到審計部的職權,還有會設立在監察院,就是要避免政治和行政干預,從政府統計數字中找出魔鬼,那以審計部運行多年的審核標準,公開並對外發布數據,其來源都是中央政府依會計原則下的資料,在加上實地走訪察看,所提出的真實狀況好讓國民和政客,知曉政府的執行力或弊端,有些還是錢都給對方,但目標仍未達成,像是軍購給美方,但仍有52億錢都支付了,但貨未到,在內部也有此類情事,但遇到皮皮官員仍是沒轍,像是指出無人機問題多多,但海巡署竟用天候因素回應。
依法而論若預算執行過失歸責在官員,那就要由監委去調查追究,但長期下來大多用糾正去輕輕放過,彈劾者少,若查一下中央和地方政府,因業務上被糾正的官員,照樣升官發財者,仍是不分藍綠執政縣市都有。若今日只因審計部盡到獨立角色,把蔡政府執政期間把玩的數字遊戲踢爆其不實,這是財政紀律的警訊。而且在馬英九當家時,針對國務機要費案,民進黨也痛批審計部護航,當時也沒有院長要求設立發言人,今日卻得如此,莫非審計部在製造假新聞?還是監察院長和那群附合的監委,很會觀風向跳忠字舞表態。
事實上面對政府多如牛毛又沒完沒了的財政亂象,審計部處於當下政治大環境中,只能在查核的事後發布依目前職權所能發揮之處,真正的政策錯誤,胡亂規劃或不當支出,有很多因政治因素上力量,也只能摸摸鼻子認了。在此種說實話但也很無奈下,監察院長本當要去當公正、獨立部門的捍衛者,讓監察院能在民心中留下基本清譽和風骨,沒想到竟上演打孩子給別人看戲碼,從民國回到明朝。當說實話都被長官要求,得對外適度澄清,說實話官場混過的誰不懂的背後意思,那就是:講話小心點。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