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能忽視,與中國發生衝突的風險正在升高!」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反中言論惹議

2023-09-29 13:00

? 人氣

社民黨:繼續與中國保持批評性伙伴關係

聯盟黨雖然從原則上認同貝爾伯克對危險和機遇的分析,但是基民盟外交政策專家瓦德普爾(Johann Wadephul)說:「您(貝爾伯克)提出的政治結論不夠充分。」他說,聯邦政府本應在更廣泛的基礎上制定中國戰略,讓聯邦議院、各州、市政府和企業都參與進來。這一點必須得到「彌補」。瓦德普爾補充說:「中國正在威脅到我們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我們必須聯合起來表示反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聯合執政黨社民黨議員穆勒(Michael Müller)表示,中美之間的對抗增加令人擔憂。這不單涉及到台灣和半導體問題,還包括在印太地區的權力要求、貿易路線、資源等。穆勒表示,需要有降低、最好是避免形勢激化的方法。他說,中國戰略是一個好的基礎,在闡述利益和目標的同時,「繼續與中國保持對話和批評性的伙伴關係」。

聯合執政黨自民黨議員萊希特(Ulrich Lechte)批評中國在印太地區以軍事威脅姿態要求佔據統治地位。他表示,在與俄羅斯的苦澀教訓之後,在面對「迄今為止的朋友和伙伴中國」時要特別小心。他同時表示,不是要與中國脫鉤,而是在關鍵領域消除依賴性,如拆除關鍵基礎設施中的華為元件。

聯邦議會各委員會將繼續討論該戰略

「中國戰略」中指出,中國是德國最大的單一貿易伙伴國,中國對歐洲的依存度穩步下降,而德國對中國的依賴性近年來日益加深。中國對德國和歐盟而言,既是合作伙伴、競爭對手,又是系統性對手。

「中國戰略」列出了一系列問題,例如,中國在外交政策上對成為世界強國的訴求顯現得越來越咄咄逼人,中國正試圖按照符合其一黨制的利益影響國際秩序,在貿易方面使外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困難進一步加大,另外中國對內加大壓制和打壓。

聯邦議會辯論後,相關戰略文件送交各委員會進一步討論。領銜的是外交委員會。

不久前貝爾伯克在接受美國福斯新聞台采訪時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稱作「獨裁者」。中國外交部對這一表述表達嚴正抗議並召見了德國駐華大使傅融(Patricia Flor)。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