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英雄之姿將國家從政治暴力衝突「解救」出來,但是治標治本之法卻是大規模逮捕、酷刑凌虐與非法處決,以血腥來防範血腥。土耳其前軍事獨裁者、前總統埃佛倫(Kenan Evren)在9日死亡,得年97歲。
冷戰時期的土耳其,一方面隔黑海與蘇聯相望,一方面又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成員國,地位極為敏感與重要。1970年代,土耳其深陷左派與右派的街頭武裝鬥爭,暗殺事件頻傳,造成多達5000人死亡,但是軍方冷眼旁觀,坐視衝突升高,為接管政權做準備。
1980年9月12日,時任參謀總長埃佛倫主持國家安全會議(MGK),透過電視宣布發動軍事政變,表示為了對抗共產主義與法西斯主義,確保土耳其恪守政教分離傳統,軍方對全國實施戒嚴,民選國會與政府立刻解散,憲法暫停實施,所有政黨與工會禁止運作,報社與雜誌社關閉。埃佛倫兼任總統,一直到9年後的1989年11月9日才卸任。
政變之初,埃佛倫被土耳其輿論頌揚為英雄,認為他終結了創巨痛深的政治暴力,讓國家在內戰的邊緣懸崖勒馬,也挽救了即將全面崩潰的經濟。美國(卡特政府)對於這個重要盟邦由反共的軍方掌控,當然是樂見其成,而且有證據顯示,中央情報局(CIA)的土耳其站全程參與這場政變。
然而埃佛倫很快就成為土耳其近代史上最爭議的領導人,英雄的冠冕泛出血光。他清算各政黨與社團領導人,大肆逮捕先前參與武鬥的民兵及其支持者,施以酷刑,甚至處決。他主導通過新憲法緊縮人民自由的人權,將軍方干政行為體制化。這部1982年生效的憲法,至今仍鉗制著土耳其的公民社會。
據土國媒體與國際特赦組織(AI)等人權機構估計,政變之後的大整肅期間,埃佛倫政府逮捕了65萬人,其中23萬人被送上軍事法庭,1萬4000人被判刑,517人遭判處死刑,300多人死於拘禁,數千人失蹤至今,168萬3000人被列入黑名單。由於這樣的歷史陰影,加上為了爭取加入歐盟,土耳其已在2000年廢除死刑。
這個以現代土耳其國父凱末爾(Mustafa Kemal Atatürk)傳人自居的獨夫,1989年卸任後定居地中海濱的度假勝地阿爾穆塔蘭(Armutalan),以繪畫自娛,躲過幾次暗殺行動,然而躲不過轉型正義的追求與歷史真相的浮現。
埃佛倫1982年為軍方量身打造的新憲法,以特別條款豁免1980年政變領導人的任何刑責。但是土耳其人民並不買帳,2010年9月12日舉行修憲公投,成功拿掉軍方的免死金牌;第二天,埃佛倫就被人權團體告上法院。
2012年1月10日,距離那場政變已經31年又4個月,但該來的還是要來。土耳其司法當局起訴埃佛倫與前空軍總司令夏辛卡亞(Tahsin Şahinkaya),並對兩名老將軍求處無期徒刑。2014年1月18日,安卡拉(Ankara)法院判決兩人無期徒刑,軍階從四星上將降到最基層:二等兵。
土耳其跟東南亞的泰國有一點類似,軍方干政成癮,政變屢見不鮮,埃佛倫與夏辛卡亞創下因此受審、定罪的先例,也算是對土耳其的轉型正義歷程「有所貢獻」。土耳其2002年執政迄今的「正義與發展黨」伊斯蘭教色彩濃厚,也希望藉此一舉掃除軍方干政的陰魂。
埃佛倫雖然不否認酷刑確實存在,但是辯稱他的政府與軍方從未下令使用酷刑。對於眾多反對者遭到處決,他也堅持這些人罪有應得,吊死活該。受審期間,埃佛倫始終拒絕回答檢察官的質問,聲稱法院無權審判他,「9月12日(政變)行動是一場歷史事件,歷史事件不能審判。」
還好他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