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甫觀點:尼泊爾地震的救災政治學

2015-05-15 06:00

? 人氣

尼泊爾大地震,該國卻執著於「一個中國」,拒絕台灣參與救援。(圖片來源:美聯社)

尼泊爾大地震,該國卻執著於「一個中國」,拒絕台灣參與救援。(圖片來源:美聯社)

尼泊爾內政部長兼發言人Laxmi Prasad Dhakal日前(6日)向還在各地進行救難的20國家與37個救難隊致謝,以地震已經超過十天,應該沒有生還者為由,請各國救難隊準備回去。這是繼尼泊爾大地震第三天,尼泊爾政府以沒有外交關係與沒有直航飛機為由,拒絕台灣救難隊後,最讓國際救難團隊不解的新聞。先前各政黨才為制定新憲法爭論不休,看似堅強的尼泊爾政府,哪有能力負擔如此艱巨的災區重建工作?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尼泊爾大地震引爆南亞地緣政治的敏感神經。上半場的救災秀已經宣布結束,下半場的地緣政治角力賽才要開始。

尼泊爾大地震,政府救災不力,引發示威抗議。
尼泊爾大地震,政府救災不力,引發示威抗議。(美聯社)

印度與中國是尼泊爾最重的鄰國。過去毛派當權,尼泊爾毛派政府與中國維持友好關係,但是毛派所強調的武裝抗爭、鄉村包圍城市那一套,只有在窮鄉僻野的尼泊爾山地才有效。果然第一次的制憲會議,尼泊爾人民先給毛派機會,卻搞得一事無成,第二制憲會議選舉時,毛派大敗,取而代之的是親印度的尼泊爾國大黨。

地震後六個小時,印度總理穆迪就召開國際記者會,承諾要派救難小組到尼伯爾救災,第二天果然出現印度救難隊在尼泊爾西部展開救援工作。尼泊爾政府大張旗鼓的報導印度救難隊的救難事蹟,但是,隨者更多國家救難隊抵達後,發現先前媒體大肆宣傳的事蹟,跟事實有相當大的落差,不管就裝備與訓練,印度遠遠輸於其他國家,因為印度罕有地震救難的經驗。另外,尼泊爾人發現,印度救難隊只對印度裔居民較多的地區進行救難,根本無視於其他重災區。

相較之下,中國所派出的救難隊並沒有被尼泊爾政府與媒體大肆宣傳,因為中國救難隊只針對東北方靠近中國邊境地方進行救難,這些地區大多是西藏流亡難民、孟加拉或少數族裔所居住的地區,據中國官方傳媒報導,西藏地區沒有人傷亡,也讓國際救難隊難以置信。

尼泊爾大地震,災後民怨沸騰。
尼泊爾大地震,災後民怨沸騰。(美聯社)

媒體報導政府對地震的緊急措施與吹噓其成效,反而讓人民更反感,對政府救災不力的留言已經灌爆推特,類似「媒體跟政府一樣,從來不關心尼泊爾人民怎麼想」、「政府救災不力」、以及「資源分配有問題」的訊息,已經讓這個脆弱的尼泊爾政府不知所措,在台灣,我們也接收到許多來自尼泊爾夥伴的訊息,告誡國外NGO,如果要捐款,請直接捐給受災地區的NGO或人民,不要捐錢給政府。

許多住在西部、上位或高階印度裔地方領袖,更擔憂西方勢力將藉由救災行動與陸續的人道救援,逐漸深入到尼泊爾鄉間。在擔憂危及到國家主權以及自尊心嚴重受損,讓這個根本沒有救災與重建能力的尼泊爾政府,乾脆就關起門來。

這場地震救災秀裡,台灣隊沒有機會上場,卻意外凸顯出在中國周遭國家,存在著一種看不見的「自我審查」(self-censorship)機制,即使中國沒有表態,並沒有不同意台灣派救難隊前往尼泊爾,但是,這些與中國友好的國家,像尼泊爾、斯里蘭卡,都會稱堅持在「一個中國」原則下,拒絕台灣。即使台灣救難隊是全世界地震救援經驗最豐富的國家,從台灣的九二一地震、中國四川的汶川大地震、日本的福島地震,台灣救難隊與人道捐助都不輸給亞洲其他各國。

尼泊爾大地震,民眾自求多福。
尼泊爾大地震,民眾自求多福。(美聯社)

「一個中國」的自我審查機制經常限縮台灣的國際空間,例如:日本政府就不敢在第一時間,感謝台灣民間對福島地震災民的捐款,還以中國來代表台灣。在中國經濟崛起與強大的外交壓力下,「一個中國」原則的自我審查機制將會越來越強,即使是在這種需要緊急救援或人道救助的地震救災行動。

*作者為尼泊爾國際觀選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