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病友家屬相挺 對抗結節硬化症不孤單
台灣結節硬化症協會魯賢龍理事長表示,除了醫療需求,結節硬化症病患因為臉上的血管纖維瘤以及不定時發作的癲癇,讓他們的求學路以及人際交往比一般人面對更多障礙,也因此,有了協會,病友家屬們可以互相加油打氣、經驗分享,成為抗病路程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今年世界結節關懷日(5月15日)前夕,不僅台北101大樓同步響應,在當天晚上打出「結節藍」的燈光,病友與家屬們特別向治療結節硬化症的多科醫師們致上謝意,協會希望透過這樣的感謝與宣導,讓大眾及醫師們可以更加認識結節硬化症,使還未被確診的病人可以獲得治療的機會,同時在記者會中協會也與醫師、志工們定下年度目標,期待在明年的世界結節關懷日時,再讓國內100位以上患者接受診斷與治療。
周伯軒出生58天被確診 靠音樂走出一片天
伯軒在出生後58天被發現皮膚有白斑,臉上也有濕疹的問題,起初伯軒的母親是因為濕疹問題而把伯軒帶去醫院檢查,幸運的是,看濕疹的醫師一看到伯軒臉上的白斑,就立即幫伯軒安排了腦部與心臟超音波和核磁共振。伯軒的媽媽說,當時也不明所以,醫師安排這樣的檢查就去了,那時候的伯軒才出生不到兩個月,檢查後就告訴他們伯軒有可能得到了名為「結節硬化症」的罕見疾病,再經進一步確診後,醫師宣布這個病必須和伯軒走一輩子。
對伯軒來說,最辛苦的經歷是在國小和國中,那時候的孩子還不懂事,沒辦法同理心及理解什麼是癲癇,伯軒在國中時癲癇發作也較頻繁,醫師說,孩子在青春期因為賀爾蒙的關係,可能是發作的高峰期,一天也可能發生好幾次的大癲癇。自今伯軒的癲癇發作累計次數也有近上萬次,癲癇會在走樓梯時發作,也曾經在浴室裡發作。在浴室發作時,伯軒媽媽當時甚至都顧不得搬不搬得動75公斤重的伯軒,一心只想趕快把伯軒帶離濕滑的浴室。在校時,同學們也會模仿伯軒癲癇發作的樣子來取笑他,這間接影響伯軒的人際關係,而伯軒也不清楚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只能用憤怒來回應。
因為《一首搖滾上月球》紀錄片的關係,讓伯軒發現他也可以用音樂來改變生活。現在的伯軒找到新的生活重心,他與協會裡另一個孩子一起組成樂團Man bug,每周的吉他課程與練唱,讓他可以和伙伴們一起用音樂在台灣各地進行公益演出,用音樂來傳遞他們的聲音,除了讓世人更認識這個疾病外,也從中建立起對自己外表與能力的自信感,把他在青春期的精力、活力放在音樂、歌唱中,唱出他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