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說明:藍白協商提出以民調評估,作為配合的方案。比較不同機構產出的資料,宜採用「統合分析」方法。本刊特邀請對此議題長期研究的吳統雄教授作應用介述。
藍白合政黨協商決議:由3位民調統計專家檢視評估各界公布的民調,及國民黨、民眾黨各提供一份內參民調的結果。雙方同意,若超過統計誤差,由勝者得一點,若在統計誤差範圍內,由侯柯配得一點。
這次決議應該重視的是科學的「評審方法與程序」,將原始「非隨機性/等機率性」調查中因誤解、或人為產生的誤差降到最低,並將各原始資料標準化,形成可以共同比較的資料。只要3位專家均具調查的理論與實務經驗,就不會變成各說各話,而可獲得一致結果。
「統合分析」就是適於綜合評估各家民調,相對客觀的科學方法之一。
集合多家坊間調查,只要沒有故意做假、樣本具備分散性,在候選人之間真實差距很大、且大於作業誤差時,參用「統合分析」仍然有可能觀察出真實趨勢。
主要程序有三:選擇納入「統合分析」的資料、標準化資料、選擇分析方法。
本文將介述實施的各步驟,並在文末說明,必須共同考量的「決策科學」與「人類取用行為」因素。
當然,評估也可以直接將各原始資料總加後平均。這就是本文作者在《風傳媒》的《侯柯郭要願賭服輸─從二階段初選到未來公辦初選》一文中曾經討論過的《願賭服輸》模式,也是決策科學上「較佳模式」之一,民進黨便一直使用這個模式。
而且,採用這個方法,只要請3位工讀生就好,不需要什麼專家。
坊間民調非「隨機/等機率」樣本
為何要採用「統合分析」,必須有一個前提觀念:當前所有坊間民調都不是「隨機/等機率」樣本。
而為何數量很少的1千餘樣本可以推論全臺2千3百多萬人?其第一前提必須是「隨機/等機率」樣本。
坊間電話民調都宣稱:「在年月日至日(通常不超過3日),以年滿20歲設籍在台北市的民眾為母體,採用電腦輔助電話訪問方式進行調查,成功完訪**人,在信賴水準95%下,抽樣誤差最大值為±3.0%。」此敘述一定是不正確的,可稱為「資訊系統綁架困境」。
因為國內幾乎所有民意調查公司都是使用玉瑪系統,預設是兩人競選的狀況,在專業上稱為「二項分配」。即只有在兩人競選下,「『若』完訪1067人,在信賴水準95%下,抽樣誤差最大值為±3.0%。」
但各民調都是在調查「3腳督」「4腳督」,該系統卻不能更改預設,無法使用正確的機率分配推算,所以「抽樣誤差『一定不是』±3.0%。」調查都還有一個「未決定」的選項,就統計上類同於「再加1人競選」,與預設條件誤差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