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趙少康跳入競選,臺灣政壇變數大增。國民黨猶如打了一劑強心針,士氣大振。「侯康配」的民調支持度近來節節攀升,碾壓民眾黨,直逼民進黨。
就侯趙二人來說,趙的影響力和曝光度要大於侯,風頭也蓋過了侯。除了共同出席造勢集會,趙少康本人還不斷接受媒體的專訪,參加記者會,舌戰群儒,從早到晚忙得不亦樂乎。在媒體面前,已過古稀之年的趙少康看起來仍然精力充沛,泰然自若,侃侃而談,遊刃有余,能言善辯,言辭犀利,個人魅力十足。
為了選戰的勝利,趙少康全力以赴,無暇顧及小節,聲量和風頭都壓過了侯友宜,這情有可原。不過趙少康對自己的身份的轉換以及角色的定位還需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自從登記作為候選人開始,趙就不再是自由的媒體人了。面對媒體發言時趙應盡量做到深思熟慮,將自己是候選人的身份放在心裏,例如說完要打壓民眾黨,又不得不改口說要和民眾黨合組聯合政府。給人以先前說話欠周全的印象。趙又把自己比作趙子龍,願意沖鋒陷陣,為侯兩肋插刀。且不說這一比喻恰當與否,至少帶些江湖之氣。
趙作為副總統候選人,對總統候選人不宜宣賓奪主,該低調時應低調,避免造成誤會或遭人嫉妒引起反感,為競爭對手落下話柄,那樣就因小失大了。盡管趙已經十分註意分寸了,例如與侯出席造勢集會時走在侯的身後,開始和侯一起出席訪談節目,仍免不了對其無端的「僭越」指責,對此也只能聽其自然了。
如何恰當地從媒體人轉身為候選人,如何在「侯康配」中做到既助力又不張揚,對趙少康的智慧是種考驗。
*作者為多倫多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