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夏天,時年23歲的史欽泰搭上飛往美國的班機,他正飛向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他在一個被甘蔗田環繞的漁村長大。後來在台灣首都台北上大學,當時的台北是一個塵土飛揚的城市,遍布灰暗的公寓大樓,擁有私家車的市民並不多。而現在,他要前往普林斯頓大學讀書了。
彼時美國剛將人類送上月球,波音747已經開始翱翔天空。美國的經濟比當時的蘇聯、日本、東西德和法國的經濟總和還要大。
現在77歲的史欽泰博士回憶道:「當我降落美國時,我感到震驚。我心想:台灣如此貧困,我必須做些什麼來幫助它變得更好。」
而他做到了。
史欽泰後來和一群年輕的有志之士,將一個出口蔗糖和T恤的島嶼轉變成了一個電子產業霸主。
今日的台北富裕且時尚,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穿越島嶼的西岸。台北101大樓,曾短暫地被認定是全球最高的建築物,矗立在城市上空,象徵著城市的繁榮。這或許其中很大一部分歸功於一個比指甲還小的微小裝置:矽半導體 (silicon semiconductor),薄如紙張,現在是以其製成的晶片(chip)聞名。晶片是現在當代人類生活使用任何工具必需的核心技術,從iPhone到飛機。
台灣現在製造了超過一半用以推動當代人類生活的晶片。最大的晶片製造商台積電(TSMC)是世界第九大市值的公司。
這使得台灣幾乎不可替代,但也讓它變得脆弱。
因為,中國擔心外界可能切斷最先進晶片的供應鏈,所以正在花費數十億美元竊取台灣的王冠。北京還可能併吞這個島嶼,正如它一再威脅要做的那樣。
但事實上,台灣通往「晶片超級巨星」之路並不容易複製。因為,台灣擁有一種「秘密配方」,由其無數工程師透過數十年的辛勤工作所磨練而成。此外,這種半導體晶片製造還依賴於一個構建於經濟聯繫之上的網絡,而不斷升級的美中競爭現在正在試圖斷開這些經濟關聯。
從糖到矽
史欽泰抵達普林斯頓時,「美國正開始半導體革命。」
當時距離諾伊斯(Robert Noyce)製造出「單晶片電路」僅有十年,將電子元件集成到單片矽中,這是微晶片的早期版本,也推動了個人電腦革命。
在普林斯頓博士畢業後的兩年時間裏,史欽泰先在雷明頓蘭德公司(Burroughs Corporation)設計記憶晶片,該公司當時規模僅次於IBM,是電腦製造業的領先者。同時,在石油危機導致其出口遭受重創之後,台灣正在尋找一個新的產業。矽似乎是一種可能性,史博士認為他可以幫上忙:「我認為是時候回家了。」
1970年代末,他加入了台灣最優秀的電子工程師組成的一個新研究實驗基地,這個名字聽起來很沉悶的「工業技術研究院」,之後卻將在重塑這個島嶼的經濟中發揮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