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因素:拒絕「臺獨」管控台海防止衝突
選前白宮就釋重要訊號,「兩岸人民共同」決定,此次選舉結果將給大陸的對臺政策和美國在台海兩岸角色帶來重大考驗。美國在臺灣選舉結束後,拜登表示不支持「臺獨」,同時美國政府邀請跨黨派資深代表團抵臺,透露兩岸關係面臨複雜挑戰,關切台海和平穩定。
由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哈德利(Stephen Hadley)及前副國務卿史坦伯格(James Steinberg)組成的跨黨派資深代表團訪問臺灣。哈德利表示,期待能傳達美國對臺灣跨黨派繼續密切合作的堅定支持。
而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在臺協會」表示,美國政府將遵循先例,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後邀請前資深官員以私人身份造訪臺灣。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斯蒂芬·哈德利(Stephen Hadley)及前副國務卿詹姆斯·史坦伯格(James Steinberg)於1月14日抵達臺北。「美國在臺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一同隨行。美國看到賴清德當選,但為了減少中國大陸的戒心,又要制衡「臺獨」情緒,因此採取了反對「臺獨」的表態來平衡。美國不接受超出其控制範圍的、賴清德那樣的過激「臺獨」立場,而是希望在自己的框架內長期控制「臺灣牌」,這是在試圖傳遞平衡的信號。
但事實上,華盛頓在臺灣選舉後很快派出前高級官員組成的代表團,由此引發中美之間再次製造挑釁局面。此類訪問不僅可能破壞中美外交官穩定雙邊關係的努力,還可能導致緊張局勢的進一步升級。北京已經宣佈,堅決反對美國或其它國家與臺灣的任何政治接觸。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部事務,無論臺灣如何變化,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其一部分。中國外交部在臺灣選舉後這樣指出。
諾魯外交轉向警訊 「一中原則」發酵只是開始
近年來,蔡英文執政下「邦交國」越來越少,直接原因是民進黨當局的「臺獨」行徑。1月15日,諾魯政府正式對外宣佈,不在視臺灣為一個國家,決定以「聯合國2758號決議以及一中原則」為理由,與臺灣「斷交」,願同中國復交。目前臺灣當局現存的12個所謂「邦交國」,也沒有一個與台當局保持穩固的關係。
長期以來,民進黨當局靠花錢造勢、拉攏外部勢力撐腰,妄想拓展所謂「國際空間」、大搞「倚外謀獨」,但這種虛妄幻想在現實面前一次次被戳穿。2016年以來,已有巴拿馬、尼加拉瓜、洪都拉斯、諾魯等10個國家選擇順應民心、與臺「斷交」。每份「斷交」聲明都在證明,「臺獨」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