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握手這一國際性問候禮儀卻沒有在日本人中普及開來。許多日本人甚至連握手問候時需要上下抖動幾下這種基本做法都不清楚。「握手」這一問候方式起源於通過「抖動交握的手」,確認雙方沒有暗自攜帶武器,這一點與鞠躬的起源有相似之處。然而,許多日本人卻只是握住對方的手。此外,還有些人一邊握手一邊鞠躬,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樣可能給人留下試圖回避眼神接觸的印象,顯得不夠坦誠。
由此可知,無論是鞠躬還是握手,都源自於為對方著想的心情。進而言之,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各種禮儀之所以存在,目的都是為了使人際關係更加融洽。另一方面,日本以鞠躬為代表的「非接觸型」問候方式的背後,還體現了注重「與他人保持距離感」的民族性格。並且,通過使用敬語來保持一定的心理距離,也是尊重對方的一種表現。
禮儀表達的是真心和誠意,背後必然有其意義。理解了文化背景,便能從看似拘謹繁瑣的禮節規矩中感受到蘊含其中的對他人的關懷與體貼,進而自然而然地將其付諸實踐。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nippon.com,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主編:柴崎直人(SHBAZAKI Naoto)岐阜大學研究所副教授。專業是從心理學角度研究禮儀教育體系。任小笠原流禮法總師,從事禮儀教師培訓工作
責任編輯/周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