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台北市未來數年已不會再增加捷運路線,要改善日趨擁塞的交通,政府可以用的手段,只能從既有的公車與YouBike這兩種運具下手,搭配包括交通號誌改變、紅綠燈秒數調整、警察站崗等「都市微整型」手段,盡可能引導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減少過多的私人運具在馬路上趴趴走衍生的擁擠問題。
YouBike定位:第一哩路與最後一哩路的接駁工具
YouBike被視為一種「大眾交通工具」,若用交通局更精準的語言來說,它更是一種輔助捷運、公車轉乘的運具,考量到每天從北市周邊入城工作的人數龐大,早在前市長郝龍斌時期,就將YouBike定位為「第一哩路」與「最後一哩路」的「無縫運輸」接駁工具。
換言之,政府並不期待民眾每天從家門口騎乘單車一路直達上班地點,在實務上也確實不可行,因此,退而求其次,將YouBike定位為「YouBike-公車-YouBike」或是「YouBike-捷運-YouBike」式的接駁工具,或至少在上班途中,在搭乘捷運與公車的前後,有一段路是靠YouBike帶你過去的,這就是所謂的「第一哩路」與「最後一哩路」的概念,透過深入巷弄內的YouBike站點,讓民眾轉乘大眾運輸更為方便。
然而,這樣的構思乍聽符合邏輯,但在實務上,是否真能達到「以YouBike通勤」的目標,卻仍不無疑慮。
常態使用YouBike人次仍占少數
根據台北市交通局提供的數據,常態使用YouBike的人,僅佔總使用人次的10%到26%,平均為18%,換言之,YouBike使用100次,其中只有約18次是用於「通勤」,也就是上下班、跑公務,但更多的是用於休閒娛樂用途。雖然交通局並未對通勤比率訂出明確的目標,但18%的數字與交通局期待YouBike「盡可能」作為通勤用途的目的,仍有不短的距離。
長期著力於研究公運與私人運具關係的機車黨主席董建一對此也有一套看法。若以每天上下班各騎乘YouBike一次,一個月至少騎乘15天來計算,董建一將每月騎乘YouBike達30次以上者定義為「有效使用者」,以此設定條件去審視交通局提供的YouBike大數據,推估出的YouBike有效使用人數每月平均只有8520人,相較於北市百萬人口、新北每日往返北市也有百萬來說,這個數字可說是相當少。
YouBike前30分鐘收費真的有利通勤族嗎?
不過,交通局方面認為,實施前30分鐘收費,讓「步行距離」範圍內的使用族群因成本提高而盡量用走的,便能空出車子給真正需要「通勤」的人。交通局指出,YouBike週轉率從加收5元前的每日出租11次,到收費後,只剩每日6到8次,減少了真正用車通勤者「租不到車」的情況,而2015年經由1999市民熱線來電抱怨租不到車的次數也下降了38%,交通局認為,這是透過增加成本進行的一項成功的政策引導,減少了基於「好玩」而騎乘的人數,增加了真正有「通勤」需求者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