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5日在人大會議發表任內第一場工作報告,針對涉台部份,李強重申中國官方立場,「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同心共創民族復興偉業」。
報告刪除了過往慣例出現的「和平統一」用詞,以「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取代過去常用的「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有意見認為,北京欲藉此強化對台表態。
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在接受立法院質詢時,針對李強報告未提「和平統一」會否影響台海局勢,他回應「不期望最後軍事面對,大家都希望和平」,強調台灣不會與中國做武器裝備競爭;但有學者認為,李強的工作報告基本維持中國一貫的基調跟立場,不必就此「過度解讀」。
台灣學者:過度解讀
台灣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向DW表示,李強提出的工作報告「並沒有因為台灣方面的選舉結果或因為兩岸關係的情勢,而有太多新的用語、甚至是未曾提出過的重大的主張」。
他認為,中國當前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還是以和平為優先,「現在北京方面如果有講統一,必然是和平統一」,「北京重要的官員、重要的官媒從來沒有提過『武力統一』這四個字。最多談到為什麼不放棄非和平的手段,為什麼保留使用武力」。
張五岳解釋,北京在本屆兩會中,在涉台議題上高舉的目標不乏「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願」,其中的「統一大願」一定為和平。「非和平的手段以及武力手段,這是最後迫不得已的,在那種情況之下怎麼可能還有『一個中國』原則、『九二共識』的問題,怎麼可能還有融合發展的問題?」
他表示:「把所謂的『推進祖國統一大願』看出來少掉和平兩個字,就認為說現在不是用和平的手段,我覺得這是過度解讀了。」
涉台方針「多做少說」?
兩會期間,除了人大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4日在工作報告中,亦有涉台內容,但僅有簡短回顧。王滬寧在回顧2023年工作時稱,要「圍繞加強兩岸產業合作、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等協商建言,舉辦第六屆兩岸基層治理論壇,助推兩岸融合發展」,但在2024年的工作計劃中,隻字未提台灣或兩岸內容。
去年前政協主席汪洋卸位前,其工作報告除了提及參與台灣光復紀念活動和海峽論壇,還包含「加強與台灣島內有關黨派團體、人士聯繫」,「針對美歐炮製涉台、涉港、涉疆法案和佩洛西竄台等發表嚴正聲明,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兩者對比之下,今年涉台部份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