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張永勝在網路為莫言辯駁:「這些年來,我們的社會愈來愈不寬容,又愈來愈充滿禁忌,其中尤以所謂的『歷史政治正確』為甚,」一是必須無條件將歐美日等國視作敵國,「移除」外國對中國現代化與改革開放提供的幫助,二是不能對中國歷史抱持任何懷疑。張永勝寫道,他發表這篇文章的動機,是如果這個時候不發生,那麼以後就會有更多的作家、教授(包括他自己在內)「因言獲罪」。
官媒《環球時報》前主編胡錫進也為了莫言事件發聲,他認為這波強硬的民族主義言論需要警惕,指責吳萬爭對莫言作品斷章取義、惡意構陷諾獎得主製造聲量,而吳萬爭則揚言對胡錫進提起告訴以示反擊。
"Literature will never die out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Chinese Nobel Prize winner Mo Yan said on Monday. Instead, "Every scientific advance will give literature new wings,” Mo said during a speech at an event where Mo and another Nobel Prize winner in literature Abdulrazak… pic.twitter.com/arKaWBvdrM
— Global Times (@globaltimesnews) March 12, 2024
中國流亡作家慕容雪村表示,習近平治下的言論箝制造成寒蟬效應,進一步助長了針對莫言的網路霸凌,「習近平鼓勵消除所有異議,在這樣的政治環境底下,民族主義部落客尋找任何可以攻擊的對象然後蜂擁而至,展示他們對習近平的忠誠。」在整起爭議之中,莫言尚未公開發表意見,中共當局和官媒也尚未發布聲明,許多人都在觀望政府如何回應。
「體制內」路線難逃民族主義砲火
莫言寫抗日戰爭,也不避諱大饑荒和文化大革命,小說揉合社會寫實與魔幻筆法,描繪人民的苦難與韌性,以及共產黨統治下的貪汙腐敗,2005年莫言獲香港公開大學頒授榮譽文學博士的演說主張文學「永遠不是唱讚歌的工具,文學藝術就是應該暴露黑暗,揭露社會的黑暗,揭露社會的不公正還有人類心靈深處的黑暗面、人性中惡的成分」。
莫言的寫作主題遊走在中共的紅線周遭,不僅當局不高興,有些讀者也不高興,不過莫言大部分的作品,是在中國相對開放的時期發表、出版,因此審查制度相對寬鬆,還有些作品獲得國內重要文學獎項。在公開場合,莫言則相當謹慎,避免說出會刺激當局的話,2011年當選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副主席,這項職務也代表他背後有黨的支持。
China’s only Nobel literature laureate Mo Yan accused of violating patriotism law https://t.co/qBsThUfUgQ
— TIME (@TIME) March 13, 2024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他「體制內」的做法在中國引發爭議。有人批評他沒有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人權活動者劉曉波發聲,有人質疑莫言獲獎是否實至名歸,因為諾獎通常頒發給質疑政治壓迫的作家。獲獎使莫言得到國際認可,卻也在國內受到更嚴厲的審視,往後幾年,莫言公開演講的內容愈來愈與黨意重疊,舉例來說,2013年習近平上任不久,莫言即為毛澤東辯護,肯定其對中國文藝界的貢獻,還說妖魔化毛澤東是「蚍蜉大撼樹」,2016年他在作協全國代表大會讚頌習近平「有很高的藝術鑑賞力」而且「是我們思想的指引者」。
慕容雪村不相信莫言的演講內容是他本人真正的想法,「以我的理解,這些是莫言在現實政治環境下採取的生存技巧。」儘管如此,莫言仍然遭受四面八方的民族主義攻擊,被封為「反美鬥士」的司馬南在2022年指控莫言獲得諾獎,是西方國家抹黑中國的手段。慕容雪村表示:「這恰恰顯示言論自由的現狀有多糟糕,更多作家會想:『沒有人是安全的。』」
在莫言之外,中國清華大學和飲料大品牌「農夫山泉」也成為小粉紅的眾矢之的,甚至被貶為「新三害」,而且緣由都十分荒唐。美國基於國安考量,制裁「國防七子」等多所中國大學,而清華大學未被列入制裁名單,因此遭受攻訐,而農夫山泉的包裝設計採用日本建築元素,也被小粉紅出征。中國政治氛圍捕風捉影的肅殺氛圍,使言論空間愈發不樂觀,狂熱的民族主義持續悶燒,愈來愈有文革重現的樣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