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月十五日起,台灣對日本進口食品進行比過去更嚴格的食安把關,新規定要求進口商提供縣級的產地證明,另外特殊八百多項高風險商品要附加輻射證明。此舉引起日方強烈反彈,不僅安倍首相的親弟弟、眾議員岸信夫在新措施實施前率團來台遊說,日本農林水產大臣也揚言要向WTO提告。
台灣新措施實施已經將近十天,日本方面的反應如何呢?
首先日本的媒體是高度注目此事。在實施的前一天,五月十四日早上日本雅虎網站首頁的頭條新聞就是台灣的新管制(產經新聞報導)。而新聞的下面,有很多日本民眾留言表達意見,有趣的是,當天留言內容被按讚最多的前十個留言,都是支持與理解台灣的。另外,不認同支持台灣言論的日本網友,大概只有支持網友的十分之一。
舉例來說,一個網友留言:「台灣與日本的立場如果對調,日本也會做同樣的事情吧」(支持者約三萬三千人,不認同者約三千八百人);另一個網友:「也許是台灣不得不做的事.....日本人自己也不相信日本政府跟東京電力公司」(支持者約三萬兩千人,不認同者約三千兩百人)。
從日本網友的踴躍發言可以看到,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的關心,以及對輻射能的恐懼,台灣民眾跟日本民眾是一樣的,而且日本民眾對於台灣的決定,有高度的同理心。
這十天來,日本主流輿論並沒有出現譴責台灣的看法。如果有的話,大概就是酸酸馬政府。五月十九日的日本第一大報讀賣新聞的社論標題是「台灣強化管制 缺乏根據」,裡面說馬政權為了明年一月的總統大選,表現出很重視食安問題,才會過度反應。
也許是因為日本主流民意沒有出現反台聲浪,台灣新措施實施後,安倍首相的政策指示,只有說要加強雙方溝通,看來目前WTO提告並沒有成為事實。台灣可以暫時喘口氣。
問題在於,台灣現在很希望加入TPP的自由貿易區,TPP是美國跟日本所主導的。在含瘦肉精豬肉進口議題上台灣跟美國沒共識,現在又讓日本政府一肚子悶氣,這樣的氣氛下,台灣要加入TPP是很不利的。
今年三月爆發日本五縣(福島、栃木、茨城、千葉、群馬)食品產地作假事件,然而台灣政府事後的檢驗皆證明,來自這被禁五縣的食品,輻射能檢測皆合格。這樣的結果,也許可以讓我們思考,繼續「一刀切」全面禁止五縣食品進口的政策意義何在?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思考,2014年台灣赴日旅遊人口有283萬人次,約十個台灣人中就有一個人去日本玩,其中許多人是經成田機場進入日本,也會到迪士尼樂園玩。這兩個大家會用餐的點都在千葉縣,所以繼續禁止千葉縣食品進口,筆者覺得真的意義不大。
台灣政府說我們對日本進口食品嚴格把關,是跟韓國、中國一樣。這樣講是沒有錯,但是目前中國禁止日本十縣(含東京都)、韓國禁止八縣的食品進口,台灣只有禁止五縣,政府有沒有說明中、韓、台差異的根據是什麼呢?此外,政府有沒有考慮過,新加坡政府嚴格把關日本進口食品安全的同時,又維持了與日本政府的良好關係。台灣為什麼不學新加坡呢?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跟福島核災後,新加玻政府嚴格限制福島縣產農產品的進口。然而在2014年中,歷經仔細評估後,新加坡政府以提出「產地證明」與「放射性物質檢測報告書」為進口條件,解禁福島縣大部分農產品。
如果台灣政府與民眾對於日本五縣的食品還有疑慮,我們可以學習新加坡模式,以提出產地證明,跟輻射檢測報告為條件,先開放部分縣的食品進口。如此一來,可以確保進口食品的安全性、消費者有選擇食品產地的權利,同時也可以大幅減少日本政府的苦悶、以及台日外交的壓力。
*作者為日本京都大學經濟學博士、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國際貿易與經營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