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櫃公司2023年財報於上月底公告完畢,整體獲利達2.91兆元。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直言,「這張成績單差強人意」,雖然AI(人工智慧)供應鏈前景樂觀,但不少傳統產業龍頭仍是虧損的;他認為,若今年台股要繼續往上走,年度淨利須達到3.6兆元才有比較強大的續航力,否則只能在個別企業著墨。
針對台股成績單,謝金河今(3)日在臉書上提到,廷鑫(2358)、昶虹(2443)等公司因端不出財報,可能下市,整體上市櫃企業的淨利2.91兆元,整體來看,「這是一張差強人意的成績單」。他進一步說,這和他去年的預期相差約1000億元,第4季淨利只有6509億元,台積電(2330)去年淨利8384.98億元,一家就占了28.52%,護國神山的角色可想而知。
謝金河點出,值得關注的是,台股在邁向2萬點的路上,有很多重量級企業嚴重掉隊,尤其是傳統產業的龍頭,台塑四寶有2家本業是虧損的,台塑(1301)虧40.29億、台化(1326)虧損30.5億,這是台塑建廠以來很少發生的景象。
謝金河續指,同樣面臨中國產能殺戮、轉型最早的台泥(1101)去年本業獲利100.3億元,中鋼(2002)公司本業獲利35.86億元,算是曙光乍現。而晶圓代工的台積電大賺,力積電(6770)本業連續3季虧損,去年本業虧損31.56億。
謝金河說,同樣的產業有人大賺,有人大賠,可以看出產業競爭力,像貨櫃航運景氣好的時候大家都大賺,去年只剩長榮(2603)本業獲利347.5億元,陽明(2609)本業虧損16.66億,萬海(2615)慘賠63.03億元。看財報要仔細研究本業的獲利能力。
謝金河認為,去年全體上市櫃公司獲利2.91兆,比不上2022年的3.98兆,更不及21年的4.298兆,算是歷史第三高,但對台股攻上兩萬卻不具支撐力。今年台積電及AI供應鏈前景樂觀,但置身在中國量產殺戮的產業,可能仍盼不到天明。他總結道,今年台股要繼續往上走,年度淨利必須站上3.6兆元才有比較強大的續航力,否則只能在個別企業著墨。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
‧ 幕後》誰要鬥邱國正?「山上」真的不穩 還有一股勢力蠢蠢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