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佔全體企業的98%、就業人口的8成,不僅是經濟的命脈,更是社會穩定的基石。但受疫情、全球大環境影響,去年Q1台灣經濟成長率出現3.31%負成長,即便是正成長的季度,主要也都是台積電等電子、資訊大廠賺得盆滿缽滿,中小企業成為風中殘燭。
如果說,台灣最嚴重的問題是分配不均,那麼擁有全台八成就業人口的中小企業如何振興,無疑是最重要的課題。中小企業賺不到錢,無薪假、低薪資等結構性問題就無法改變,政府需要的,是趕緊對中小企業雪中送炭,而不是對大廠錦上添花。
值此之際,衛福部強勢主導通過加熱菸合法化,並將於通過健康風險評估後便可合法上市,無論是菸草柱、加熱器,都可以名正言順地輸入來台,其中更不乏國外大菸商。
事實上,無論是加熱器的精密零組件、電池設備、外殼的塑膠射出,都是台灣中小企業的強項,如果給予台灣小廠足夠的時間,相信在相關零組件的製造上不會輸給國外大廠,但當政府配合國外菸商一意孤行地希望加速通過,國內剛起步的業者根本難以競爭。
此舉不免讓快要凍死的中小企業更加心寒,不僅在心理上加劇相對剝奪感,實際上更瓜分了市場的資金、消費者的消費,讓國外的大菸商碾壓台灣業者,使中小企業的處境雪上加霜。
合法化當然是國際趨勢,但是制定政策也應該顧及台灣本土產業,例如當年加入WTO,便對衝擊最大的農業進行一連串的補貼、輔導轉型,並且採取逐步開放而非一步到位。加熱菸的開放也應該一視同仁,當本土業者可以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時,才有公平競爭的可能性。
如今,我們面臨與加入WTO當時一樣的問題、更艱難的處境,賴清德總統當選人重視中小企業的言論言猶在耳,但我們還在等,等待一個具體、務實,可以幫助中小企業振興的承諾,而不是一味圖利大廠,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作者為中小企業部門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