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榮休研究主任、巴黎政治學院國際研究中心榮休教授白夏(Jean-Philippe Béja)表示,習近平訪問歐洲以打破西方陣線。面對特別是經濟方面諸多矛盾,歐盟立場更為強硬。而俄烏戰爭對歐洲攸關生死存亡,歐洲相信中國幫助俄羅斯,這對中歐關係是非常消極的因素。人權方面,愛麗榭宮不公開談,這有違中國「諍友」一詞。白夏教授用中文接受德國之聲採訪。
德國之聲:白夏教授,總體上您怎麼看到目前為止習近平訪問歐洲--主要是在法國、現在在塞爾維亞?
白夏(Jean-Philippe Béja):當然,習近平來歐洲就是為了打破西方戰線,他希望歐洲、歐盟對中國的看法更積極一些。他這次選擇法國、匈牙利、塞爾維亞也是很明顯的。中國一直都覺得法國要求歐洲獨立於美國的立場是比較接近中共的。這次他的目的是希望跟歐洲搞好關係,為了反抗美國的制裁。
另外,中歐關係特別是經濟方面有很多的矛盾。歐盟開始對中國有一個更強硬的立場,就是希望抵抗中國產品的大規模湧入。
中法關係當然就是建交60周年,發展中法關係。特別是最近馬克宏對中國的貿易也有很多的意見,他也支持了馮德萊恩比較硬的立場。他要解決很多問題,但事實上也不一定成功。
從這次實際上來看,馬克宏邀請了馮德萊恩一起來跟習近平見面,也提到貿易的一些問題以及就俄羅斯對中國的一些呼籲。馬克宏對華政策可以說是強硬的嗎?
白夏:一分為二吧。一方面是強硬的,特別是在烏克蘭問題上,馬克宏的立場是比較強硬的。所以他希望習近平能夠向普京施壓,停止對烏克蘭的侵略。這個當然是沒有成功。習近平覺得這是中國主要的國家利益,不會因為馬克宏跟他的談話就改變他的政策。
但是,馬克宏還是得到了一些成功,就是習近平答應向普京施加壓力,接受奧運會休戰。另外一點,讓習近平明白,歐洲非常關切俄烏戰爭,對歐洲是一個攸關生死存亡的問題。但習近平在這方面是根本沒有改變立場。他一直堅持中國說是雙方都要談判,要考慮俄羅斯的安全問題,這方面沒有變化。
另一方面,就是你提到的這次馬克宏對中國在貿易方面也是比以前要強硬了。他邀請了馮德萊恩,這個不是第一次,去年他去中國的時候也是邀請了馮德萊恩,馮德萊恩和他一起去了。這次當然馮德萊恩對華是非常強硬的,特別是在貿易方面。這也說明馬克宏現在可能對中國的威脅開始覺悟了。
您剛才提到是一分為二的。所以還有一些方面是您覺得...
白夏:馬克宏特別不希望歐洲完全聽美國的話。所以他一直說他不要參加新冷戰。法國從1964年建交的時候,法國的一些領導人以為中國以前在社會主義陣營是比較獨立的,法國在西方也是比較獨立的,所以在這方面可以有一個多極世界。法國老談多極世界。中國也談多極世界,但是那個概念是不是同樣的內容,這個也不好說。但在這方面對馬克宏來說,跟中共有好的關係,也是加強他在西方的一個地位。所以說是一分為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