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國安兩大智庫看美國臉色 「聽話」是高層人事布局最高原則

2024-06-09 08:50

? 人氣

美國「中國通」出現斷層,一中政策陷入錯亂

《風傳媒》進一步向台美消息人士了解目前美方對民進黨政府國安政策方向的看法,他秀出了自己與一位美國亞洲安全問題專家來回討論的電子郵件。內容顯示,美方內部其實對台海問題頗為糾結與悲觀,由於陷入俄烏戰爭與哈以衝突等多重泥淖,確實對於台灣的情況感到力不從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與此同時,對方還使用了「非常嚴峻」(severe crisis)這個詞,用以描述美方內部對於台海情勢的真實研判。消息人士解讀,美方認為正因為如此,台灣的國安團隊不宜有大變動,如果輕易換了人,不懂美國的台海政策,還要從頭「新生訓練」反而麻煩,因此只要求「聽話」為第一要務。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總裁包道格(Douglas Paal)(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曾任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的包道格,退居二線之後,美國官方決策層即出現「中國通」斷層的現象。(資料照,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消息人士灰心地感嘆,美國高層在台灣問題上陷入了嚴重的錯亂,連自己的「一中政策」內涵與脈絡都搞不清楚,甚至不知道到底支持「幾個中國」。他說,美方內部的如此亂象其來有自,打從包道格(Douglas Paal)、卜睿哲(Richard Bush)這一代的「中國通」退居二線之後,便象徵了一個世代的結束,美國白宮國安會、國務院、五角大廈精通兩岸事務的專家出現了嚴重斷層。

蔡規賴隨體現美國困局,「聽話」成最高原則

消息人士認為,美國由於缺乏「中國通」而導致的政策認知錯亂,起源於歐巴馬(Barack Obama)時期起用希拉蕊(Hillary Clinton)出任國務卿。當時希拉蕊延攬日後有「印太沙皇」之稱的坎貝爾(Kurt Campbell)出任亞太助卿,問題在於坎貝爾本人雖然號稱為亞洲和日本專家,「可是其實他是研究亞美尼亞的,哪裡稱得上是『中國通』?」

坎貝爾(左二)為希拉蕊(右二)擔任國務卿時的東亞助卿和「重返亞洲」戰略設計者。(美聯社)
坎貝爾(左二)為希拉蕊(右二)擔任美國國務卿時的亞太助卿和「重返亞洲」戰略設計者,但其實亞美尼亞研究才是他真正的「老本行」。(資料照,美聯社)

更糟糕的是,坎貝爾掌握了美國國務院亞太政策的話語權與主導權之後,為了凸顯自己在亞洲問題的權威性,還把所有的中國問題專家都趕走了。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執政後,不僅在大戰略的格局上沒有中國問題專家,就連一般戰略乃至了解中國問題上,都少有「中國通」的參與。消息人士唏噓地說:

拜登(Joe Biden)上台後此一趨勢看來未變,雖說拜登、蘇利文(Jake Sullivan)、布林肯(Antony Blinken)、坎貝爾等人都是曾經過1996年3月「台海危機」的人,但顯然對於中國事務都非專家,再加上整個國務院中亦不再有「中國通」的存在,美國國務院不再有能具有歷史縱深、了解中國概念的人,於是中國問題與一般其他國家事務一樣,被遭到「扁平化」式的處理。

換句話說,某種程度上在美方主導下的蔡、賴國安路線,雖然表面上看似有很強烈的「親美抗中」政策性格,甚至稱得上將台灣視為美國在遠東地區「第一島鏈」的「代理人」,但事實上這條「蔡規賴隨」的國安「路徑依賴」,背後體現出來的是美國高層不分黨派在兩岸問題上的困局,從而「聽話」才會成為美方對我國安布局要求的最高原則。而亞太、遠景兩大國安局外圍智庫的高層人事動靜,便成為了如此原則之下的一個縮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

張鈞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