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從發芽、成熟到結果,幕後少不了一個人的身影,那便是現年64歲的潘岳。潘岳擁有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博士學位,現為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黨內才子」與習近平緣起福建南平
此人甚少出現在台灣的中國大陸新聞報導之中,卻是習近平身邊重要的智囊。潘岳父親曾任解放軍鐵道兵司令部副參謀長兼總工程師,其前妻是已故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上將的女兒劉超英,可說是標準的「紅二代」。然而,曾在中共官場飛黃騰達的他,胡溫時代遭到邊緣化,在環保系統待了十多年,佇足於副部級。
直到習近平手握最高權力,潘岳由冷翻熱,躍升習近平在中共統戰系統重用的人馬,從他被任命為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之時起,便晉升為正部級。潘岳與習近平兩人淵源甚深,習近平任福建省長期間,在閩北南平力推農村改革,潘岳撰寫〈從政治的高度看南平經驗〉一文力挺,認為有助鞏固基層政權,引發「南平經驗」大討論。
潘岳素有中共「黨內才子」之稱,能詩擅文,早期著有《潘岳詩文選》,獲國學大師南懷瑾作序,對其評價「潘岳老弟,中年氣盛,銳意如風雷」。六四事件後,31歲的潘岳時任《中國青年報》副總編輯,主持撰寫研究報告〈蘇聯劇變之後中國的現實應對與戰略選擇〉,長達1萬4千餘字,轟動一時。2000年成為王岐山在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的副手,隔(2001)年潘岳在《深圳特區報》發表〈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必須與時俱進〉,建議修正「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鴉片」的傳統認識,引起高度關注。
北京「反獨促統」理論建構一桿健筆
在習近平的重用下,2022年潘岳出任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成為第2位漢人民委主任。其一篇名為〈中國五胡入華與歐洲蠻族入侵〉的舊作被人找出,頓時於網路熱傳。在他看來,魏晉南北朝時期各族人民出於文化認同而融合,並重建大一統國家的歷史,解答了羅馬在日耳曼蠻族入侵後歐洲再未統一的原因。
同年其擔任統戰部副部長,以深厚的史學底蘊,出版專書《中西文明根性比較》,一時洛陽紙貴。他在書中選取中西文明發展史上的「戰國與希臘」、「秦漢與羅馬」、「五胡入華與蠻族入侵」三個歷史時期,從文明、政制、民族角度,對中西文明根性進行了剖析和比較,為習近平的「四個自信」做了具有歷史縱深的鋪墊。該書還有姚洋、貝淡寧(Daniel A. Bell)等27位中外學者為其撰寫評論,體現其受重視之程度。
1988年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首先提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概念,有解讀指出,習近平上台後,「開始加速民族融合,並將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從研究的理論範式,發展為民族政策話語體系的有機構成部分」,潘岳正是隱身於幕後的一桿健筆。
為了發展和貫徹習近平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體系,潘岳還親自主導撰寫了一部《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做為中國大陸大學的指定教材。其最新「戰果」,則是於6月12日在喀什舉辦了「中國新疆的歷史與未來」國際論壇,邀請了包括哈薩克、烏茲別克、澳洲、埃及、德國、匈牙利、義大利、蒙古、俄羅斯、美國等國家在內的專家學者,共170餘人與會。
潘岳具有理論敏感度,又有強大的總結能力,再加上他對照中西歷史的濃縮提煉,當西方利用西藏、新疆的民族問題劍指北京,又利用兩岸的分裂問題掣肘中國,習近平身邊更少不了潘岳在旁出謀劃策。可以預見,未來北京對台論述,「中華民族共同體」絕對不會只是政治層次的「通關密語」,還會是理論層次推動「反獨促統」的一面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