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偕同仁赴學校董事楊亨顯先生處取回一幅墨寶複本。這幀墨箋大約尺餘見方,是鄧小平於一九八三年書贈楊先生的。楊先生聞悉學校成立典藏室,特精製複本,贈予學校庋藏。鄧小平一如多數的中國領導人,每到一處,總會被請求題辭留墨。其在中國的墨跡雖不若毛澤東遺澤處處,但也不算鮮見。
不過鄧小平題贈楊先生這幅尺餘小箋,卻令人驚艷。因為上面寫著「以國家興亡為己任 置個人死生於度外」。這幅聯詞對台灣民眾而言是再熟悉不過的。因為一九七三年前後,蔣介石自知日暮將至,即手書此聯語以付蔣經國,勉其以國家興亡為任。此外,蔣氏一生戎馬倥傯,招來滿身毀譽,最後甚至退居海隅,我想其應當也有以此自況生平之意。
蔣介石這幅書勉其嗣的遺訓,相當程度道盡了那一輩受盡屈辱的中國知識分子心緒,亦頗能彰顯其終生矢志奉行的志業。這樣的說法並非憑空杜撰。觀諸近來兩岸學者所抄錄出版的蔣氏日記,其中記述極為忠實詳盡。連當年勾留青樓楚館、咒罵下屬、自我檢省的內容,都極其辛辣深刻,當非自我標榜、諱飾之作。歷經北伐、清共、抗日、剿匪、退守台灣,其於用兵治國,風格剛烈。雖自詡中正,實則其介如石,評騭者眾,毀譽俱陳。但其於堅持興復中華、不屈列強之氣節,即便視之如寇讎的中國共產黨,亦偶聞欽遲之聲。如一九二五年廣州沙基慘案後,蔣氏日記中仇英之詞語不下百條,諸如:「漢有三戶,滅英必漢」之語,都躍然紙上。
一九三一年,共產國際遠東局聯絡部特務牛蘭夫婦為上海警備司令部逮捕,蘇聯紅軍參謀部透過宋慶齡向蔣介石建議,以遣返遭史達林扣留的蔣經國作為釋放牛蘭夫婦的交換條件。蔣在日記中即云:「余寧使經國投荒,或任蘇俄殘殺,而絕不願以害國之罪犯交換親兒……但求法不由我毀,國不為我所賣。……區區嗣胤,不足攖吾懷也」。
一九三六年,蔣氏雖知西安之行兇險,但仍執意親往震懾剿匪諸軍。然亦因此鑄下西安兵變憾事。
由此些日記摘錄文字,可見蔣氏為興復中國置個人死生於度外之心跡。蔣氏亡故雖已歷四十載,然此聯語常懸於政府機關、學校會堂,雖經政黨輪替,亦無遭更撤之象,是以台灣民眾對此並不陌生。
而楊亨顯先生獲鄧小平揮書此聯相贈,則另有因緣。一九八三年楊先生以馬來西亞僑領身分赴中國訪問,得當時中國國家軍事委員會主席、政協會議主席鄧小平接見,並兩度邀宴。據楊先生轉述,第一次宴會上,鄧小平談興甚佳,酒酣耳熱之後,甚至主動提議當晚宴席當由楊先生東道。楊先生聞言,欣然從之。翌日,鄧氏再置一席,宴請抵京之僑團成員。賓主杯觥交錯,交投甚歡。席間,鄧氏即應楊先生之請,引素箋寫下「以國家興亡為己任 置個人死生於度外」之句相贈,並要他傳話:「你跟經國講云云……」。由於楊先生在馬國經商多時,事業極其成功。在國民黨中央黨部三組(亦即日後之海工會)主任馬樹禮引介下,與蔣氏父子亦有多年交誼。因此鄧小平交代轉達的話語是帶到了,但到底內容是什麼,楊先生話含在舌尖下,我等後輩亦不便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