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皇帝
雍正在十一月初收到岳鍾琪關於謀反的密摺。雍正勤求治理,不厭精細,他仔細獨覽岳鍾琪進呈的密摺。
根據岳鍾琪的密摺,謀逆的祕密接觸遍及浙江沿海一帶,呂留良的兒孫至今也還住在浙江,這消息尤其令雍正寢食難安。
雍正在奏摺最後一頁草草寫下四計,或許條條都能奏效。其一,從容徐圖,設法誘問線索。其二,嚴密看守投書之人,有人或許會鬆弛戒心而與之聯絡,因而找出共同謀逆之人。投書之人不可能單獨行動,假若同謀之人出現,可以將之緝拏歸案並詳加盤查。其三,岳鍾琪可與投書之人坦誠交心,告訴投書之人他仍在思索這宗案子,猶豫不決該如何稟告皇上。岳鍾琪可假意百思不解,說投書之人想必是瘋痴之人或者從未顧慮此舉可能會被岳鍾琪拏獲,他究竟是何居心。經過這番說詞之後,岳鍾琪可大略陳述本朝及先帝的深仁厚澤,以及他們對大清日後所締造的太平之福。投書之人怎能盡受道聽途說觀念的荼毒,而不思在光天化日之下永享太平之福?料想必有人誤導他。
雍正批覆岳鍾琪奏摺花了些時間,但他並未長篇批示碩色的奏摺以資嘉勉,僅寫了一個「覽」字。岳鍾琪才是全案的關鍵人物,皇上顯然對碩色的感想興趣缺缺。
齎摺之人還在等候皇上批示岳鍾琪十月三十日的奏摺,十一月初一的第二份奏摺又送抵宮中,奏明他佯裝立誓和本案初步突破的細節。雍正讀到岳鍾琪虛與尾蛇、誓言效忠張倬和其師,承諾參與他們的謀反計畫,再也按捺不住情緒。他在奏摺裡的「盟誓」兩個字旁加註紅圈,心中想法傾瀉而出:「覽至盟誓二字朕不覺淚墮,卿此一念,天祖鑒之矣。
此等盟誓乃不得已權變之舉,神明有知,斷無不消災滅罪、賜福延祿之理。嘉悅之懷殊難筆喻。我君臣契合之情,蓋由前劫善緣所鍾,卿係乘願力而來佐朕治理國家蒼生者,豈泛常所可比擬。朕實嘉悅之至。」
雍正讀奏摺之所以會有如此情緒反應,實源自最近的經驗,他對於岳鍾琪目前所任之川陝總督在政治上、戰略上的重要性有深切領略。
雍正並不追究岳鍾琪被牽連到如此危險的案子,而且雍正建議試探投書之人以得實情,這又與岳鍾琪最後所用的手段不謀而合,令他深感寬慰。翌日清晨,岳鍾琪已備妥上呈雍正的摺匣:匣內放有曾靜撰寫、張熙投遞的逆書原件,張熙行李內的書冊,岳鍾琪在奏摺中也回了雍正最想知道的問題:岳鍾琪稟告,張熙實係湖南人士,絕非來自南方沿海,也不是皇上所猜測的異邦之人。張熙對兵法韜略既一無所知,也毫無見地,只要一問到有關謀逆的細節問題,張熙就推給他的夫子曾靜。
不過雍正要到十一月底才會得到進一步的消息,他決定必須擴大搜捕知道這宗案子的人,如此才有助於本案的解決。促使雍正作此決定的是他收到岳鍾琪的第三份奏摺,其中所列的疑犯名單增至十三人,其中至少有兩個是浙江人,有三人目前蟄居江蘇(但原籍不在江蘇),其餘都是湖南人。而且,岳鍾琪在這份奏摺裡引了浙江儒士呂留良的著作,他似乎對湖南的謀逆頗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