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山形大學的納斯卡研究所與IBM研究所聯合發表研究計畫成果,研究團隊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在短短6個月內,在秘魯新發現了303個具象的納斯卡線,這也使得已知的具象納斯卡線數量幾乎翻倍。這項研究成果獲得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23日正式刊登於官網。
研究團隊指出,要有效進行實地調查,首先需要確定納斯卡線(Nazca Lines)可能分布的區域。他們借助IBM公司的先進人工智慧技術,對大量航拍照片進行分析,成功地將可能存在納斯卡線的區域縮小範圍。研究人員得以在短短6個月內,就發現了303個全新的具象納斯卡線,大幅提升了納斯卡線的發現效率,較之前提高了16倍。
納斯卡線是什麼?
納斯卡線(Nazca Lines)是納斯卡沙漠上一系列大型的淺切口,描繪動物、植物、想像出來的生物與幾何圖形,自約一個世紀前(1927年)首度被發現以來,就一直令科學家深深著迷。在山形大學發表研究成果之前,科學家花了近一個世紀,發現了430幅具象的納斯卡地畫。
納斯卡文明於西元前200年到西元700年間形成,位於秘魯西南部區域。納斯卡線已被指定為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世界遺產,而這些巨畫的來歷與用途依舊是個難解之謎,部分科學家認為,這些巨大地畫具有占星學與宗教意涵。。
這項研究成果不僅大幅增加了已知的具象納斯卡線數量,同時也讓研究人員得以更深入地分析這些納斯卡線的特徵。研究發現,這些納斯卡線可以分為兩大類型:線性納斯卡線和浮雕型納斯卡線。日本山形大學(Yamagata University)考古學家坂井正人(Masato Sakai)在利馬表示:「在研究中使用AI,讓我們能更快速且更精確地標出地畫的分布位置。」
線性納斯卡線通常由直線和梯形構成,主要描繪了野生動物的形象,並沿著由直線和梯形納斯卡線分布。研究人員推測,這類納斯卡線很可能是用於共同體層面的儀式活動。
面狀納斯卡線則多以人物和家畜(駱駝科動物)為主要題材,分布在蜿蜒曲折的小道旁。研究人員認為,這類納斯卡線可能是個人或小型群體用於展示的「公告欄」,反映了與首級和家畜相關的活動。
研究團隊表示,未來他們將進一步利用IBM的地理空間基礎模型,提升人工智慧的能力,以發現更多的納斯卡線。同時,他們也計畫對先前確認的968個高可能性區域進行實地調查,相信屆時還會有更多新的納斯卡線被發現。
研究人員指出,納斯卡文明缺乏文字記錄,但卻在土器、牆壁和布料上留下大量圖像,這些圖像組合起來可能包含了該文明的重要社會信息。因此,他們將致力於解讀這些浮雕型納斯卡線的分布模式,希望從中找到納斯卡社會的重要線索。
此外,研究團隊還計畫利用LIDAR數據,重現走在納斯卡小道上的視覺體驗,並運用人工智慧技術提高對沿線出土陶器的年代判斷速度和準確性。同時,他們也將與秘魯文化部門合作,利用LIDAR數據識別出易受洪水侵害的納斯卡線,以採取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