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運動」十年:留給香港的是希望或失望?

2024-09-27 16:50

? 人氣

2014年香港「雨傘革命」。(AP)

2014年香港「雨傘革命」。(AP)

「那個時候是和平抗爭的最高峰。大家還是相信可以坐下來好好的與香港政府溝通,講這個『愛與和平』就沒問題,」談及香港「雨傘運動」,目前定居台灣、從事出版業的香港人Roy(化名)這麼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4年9月28日,香港爆發「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運動(簡稱「佔中運動」),後因抗爭者以雨傘抵擋政府施放的催淚彈,又被稱作「雨傘運動」。當時的訴求是抗議北京試圖整改香港選舉制度、爭取香港特首選舉落實「真普選」。

佔中構想的發起人戴耀廷是一位香港法律學者,他主張以非暴力的公民抗命方式,違法佔領中環要道、癱瘓香港的政經中心,迫使北京當局改變立場。他與共同推動抗爭的前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牧師朱耀明3人,一起被稱為「佔中三子」。

「這對香港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英國人權組織「香港監察」(HKW)研究員邱美根(Megan Khoo)告訴DW,國際社會自雨傘運動這個「轉折點」起,開始以不同眼光去看待這座以全球金融中心自居的城市。

「因為香港人向世界展示了他們所追求的東西,不一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或習近平(2013年)上台後的想法,也不是香港當局的願望,而是他們自己想要的。我認為這是非常有力量的。」邱美根說。

從和平抗爭走向勇武

作為香港相對早期的民主抗爭運動之一,雨傘運動也被認為是替後來的「反送中」運動種下了火苗。

2019年,香港再度爆發大規模的抗爭遊行,起因是北京提出修改《逃犯條例》草案,遭香港民主派人士質疑將作為移送政治犯至中國大陸的操作工具。數以萬計的市民當時再次佔領香港街頭發起「反送中」運動,要求政府撤回草案。

Roy告訴DW,「雨傘運動算是(反送中)其中一個很關鍵的前因。」他回憶,十年前香港普遍的抗爭理念都是以「和平溝通」為宗旨,甚至在當時,有年輕抗爭者要在中國10月1日國慶活動現場示威,都會被其他民運人士建議「不要做得這麼直接」。

然而,整整79天的和平佔領行動最後在北京的強力鎮壓下告終。港警向示威者發射了自1997年香港移交中國以來第一批催淚彈,引發外界譁然。針對抗議訴求,當局也並未做出任何讓步,儘管據統計,數個月的示威共計有高達120萬名香港人參與。

事後「佔中三子」被判「串謀公眾妨擾罪」罪成,戴耀廷、陳健民分別被判入獄16個月,朱耀明等同,但獲緩刑2年。其中戴耀廷在2021年,又因發起民主派初選再度被捕,目前已還押超過三年、正在等候判刑,最重可能遭判處終身監禁。

傘運的結局,對當時許多香港民運人士來說衝擊相當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