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倬雲說,從孟子到王陽明,這條主線無不提示著我們看住自己的心,不要跑野。「人要先修己,而後才能安人」。在安頓自己之後,進而互相扶推,大家彼此安慰,心意得以推而廣之到全世界。許倬雲認為,今天整個世界都疑惑不安、惶惶恐恐,但只要盡力做到修己,將自己從困局中拔出,就可以少一個困惑之人。
許倬雲批評,西方文化主導世界已200多年,但處處都是戰爭與衝突,只想「我要怎麼樣」,卻從不問「你要怎麼樣」。許倬雲感嘆,西方要世界上的弱勢國家與人民接受他們的倫理,已經忘記了還有另外一套超越個人、超越私利、超越壓迫的「普世價值」。「西方應該反省,個人不能成為世界的中心,國家民族社會也不能說是世界的中心。」
如何在困惑中求取出路,許倬雲給出的建議是,不要丟掉中華文化的價值,這個價值沒有死,還活在我們的身邊與心中,「用它來幫助世界,糾正他們(西方)的錯誤,沖淡他們造成的災害。」許倬雲引述王陽明的說法:「拋卻自家無盡藏, 沿門持缽效貧兒」,希望中國人可以從自己的文化中尋找永恆的價值,從而解決自己的困難。
演講結束後,主持人中研院院士王德威做出總結。他表示,許倬雲提出中國傳統文化順天應人或修己安人的思維模式,有別於西方政治經濟掛帥的制度,不失為面對各種迷惑與混亂的另外一種參照思考方式。王德威說,台灣與美國的關係雖然脣齒相依,但依然可以在不同的時間轉折關口,思考台灣與世界更為多元的定位。「許先生的感想,給予此時此刻台灣面臨各種挑戰和困境的起點,而不是結論。台灣很小,但面對世界的胸襟應該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