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來說,這類錯置現象主要體現在新光金控在國內以新台幣計價銷售保單,但將這些資金投資於美元計價的商品中。當美元下行時,這種匯差反倒能為公司帶來正面的財務效益,補充其外匯收益。這不僅有助於改善其整體資產負債結構,還能為公司的資產運營提供更大的彈性空間。
此外,美元的下行壓力也可能使新光金控更容易管理其海外投資風險,尤其是在全球資產配置方面。隨著匯率波動減少,公司在資產配置和投資管理上能夠更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化。
儘管新光金增資缺口高達1500億元,距離2026年接軌IFRS17與TW-ICS的時間只剩一年多,但對投資人而言,新新併仍然長期看好。在2026年接軌IFRS後,美元降息對壽險來說還能夠分別認列評價利益以及綜合損益,後者將使公司的淨值增加。
過去幾年之中,新光金在資本適足率與各項指標都落後於市場平均,但2023年改革派在董監改選勝出後,新光金獲利轉穩,累計上半年稅後純益達204.1億元,一舉突破200億元大關,EPS達1.31元,創下金控成立以來新高紀錄。財務改善的新光金如能與信用表現資優生的台新金合併,將更有利於解決新光金目前的難題,進而向上突破。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帶來的「國際盃」機遇
除了企業自身的合併綜效外,以及台灣各大金控之間的併購競爭刺激,新新併還有一大正向展望,受惠於台灣政府正大力推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旨在將台灣打造成區域資產管理的核心樞紐,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描述,金管會力拚打造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將採「留財」與「引資」並重,其中又以留財為主,希望打造以投資台灣、支持台灣產業發展為核心的資產管理中心。
儘管台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向來以採取嚴格的金融監理政策著稱,但是台灣擁有與香港、新加坡不同的優勢,即台灣擁有世界一流的高科技製造業,而台灣製造業正在走出兩岸市場,朝向更大的國際舞台進發。除了參與實業投資,台灣金融業也可以循台灣企業所到之處,參與國際資產管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提升台灣在國際經濟中的話語權。
新新併正好迎合了這一趨勢,由於雙方合併後的規模擴大,在金融科技和資產管理的發展上,合併後的新公司將擁有更多資源與技術投入,這不僅有助於金融服務的創新,也將強化其在資產管理領域的地位。當台新新光合併綜效逐步顯現,合併後的公司股價將有顯著上升空間,甚至有望翻倍。新新併不僅是台灣金融併購的指標性案例,也會是台灣金融市場規模化,進而邁向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
*作者為產經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