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沒搞清楚「祖國」為何的賴清德及其團隊

2024-10-09 06:10

? 人氣

總統賴清德出席「113年國慶晚會」。(顏麟宇攝)

總統賴清德出席「113年國慶晚會」。(顏麟宇攝)

近日賴清德總統稱:「我們的鄰居中國,最近剛過完75歲生日,再過幾天就是中華民國113歲生日,所以他們不可能是祖國。以年紀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絕對不可能成為我們中華民國人民的祖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此言一出正反兩派人馬便紛紛跳出來發表各式各樣的評論,支持方無止無盡的讚美賴清德,表示這是「無懈可擊的言論、深思熟慮的論述且幽默有新意」等, 可惜雙方皆沒有論到問題的核心及看到賴清德所犯無知之錯。吹捧賴清德「祖國論」之人並不了解對岸使用「祖國」一詞的歷史背景及政治脈絡,皆為一廂情願地去替「祖國」做名詞解釋。問題核心就在中國共產黨文宣常提及的「祖國」之定義與台灣人想當然耳認定的「祖國」完全不一樣,根本不是一回事。

在兩岸關係研究中對於「文件判讀」跟「名詞解釋」是兩大重點,因此在兩岸對於「祖國」一詞的文義解釋、基礎理論及使用方式皆不同的大前提下,賴清德的「祖國論」便沒有立基的支點。想對中國共產黨的文宣及紅色主旋律進行反擊是好事,但賴清德是在錯誤解讀中國共產黨所稱之「祖國」一詞的情況下自信滿滿的講了「祖國論」,形成了張飛打岳飛的「打擊錯誤」,如此邏輯混亂、網路謾罵之流的言論反而突顯賴清德及他的兩岸團隊極其不專業,連共產黨所指的「祖國」為何都沒有概念。

「祖國」一詞雖早已有之,但1895年《馬關條約》後有眾多中國人前往日本求學,於異國的愛國學生開始以「祖國」稱自己的國家,而「祖國」廣泛被運用是在清末革命及改革浪潮大規模流行的時期,當時民族主義思潮傳入中國,知識分子如梁啟超等人積極想建立一個以民族為核心的國家,以「民族國家」擺脫「家族國家」,而在名詞使用上「祖國」及「中國」一開始混亂使用,沒有明確的定義。

中國共產黨所稱「祖國」一詞經過演變逐漸成為一個較為抽象、廣義的名詞(其中包含蘇聯共產黨的影響,因篇幅有限便不加以論述),並非單指國家或是政權,而是揉合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的政治性名詞,其意涵更不僅僅是賴清德所理解的「前一個政權或朝代」。蔣介石於1945年的《臺灣省光復四週年紀念告全省同胞書》開宗明義第一段便寫道:「臺灣同胞為盡忠祖國而犧牲,為民族大義而奮鬥,特有光明燦爛的歷史」,若依賴清德的邏輯及定義,蔣介石所稱之「祖國」便是「大清帝國」,而台灣同胞為大清帝國盡忠而犧牲?

事實上根據筆者在北京多年的經驗,無論是與官方交流、學者切磋還是民間吵架,「中華民國」年紀比「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所以前者才是「祖國」的論述早就不新鮮了,只是給予賴總統高度讚賞的小笠原欣幸或許不知道而已。況且以中國共產黨的本位主義角度出發,中華民國早已亡於1945年,因此賴清德的言論對於共產黨或是小粉紅根本不痛不癢。十年前就已經有一批包含筆者在內於大陸生活的年輕台灣學子,求學時也不忘以論述捍衛中華民國,其中就包含對共產黨的「祖國」提出邏輯上的反擊,而賴清德的說法,不過是耍耍嘴皮子,講給一些不明所以的台灣人自嗨而已。

*作者為台北/北京大學法學博士候選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