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離岸風電中的浮式風電示範專案為例,今年經濟部能源署八月份初步定調的躉購費率將不高於新台幣6.0437元,這一數字是根據2017年的標準制定的,但現今的通膨和經濟指標已發生顯著變化,該費率可能無法維持競爭力。然而,躉購費率機制仍然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關鍵工具。透過這一機制,政府不僅能控制能源成本,還可提供長期穩定的價格,吸引國際業者來台投資並開發。這些專案帶來直接投資的同時,也能創造大量周邊效益,如就業機會、技術轉移和人才培育等。
有人質疑躉購費率是否加重了納稅人的負擔,甚至圖利外國業者? 事實上,這個問題需要全面看待。躉購費率確實是政府以核定的價格向開發商採購再生能源,但這只是事實的一部分。首先,透過這一機制來台的業者,單一專案的投資額可能高達新台幣1,000億。這些業者需要符合台灣的政策規範,並承擔開發和施工風險,最終創造的附加價值遠超過表面上的投資數字。躉購費率如果僅被視為商品價格,將忽略再生能源項目所帶來的龐大經濟效益。
除了核定的躉購費率,政府還需積極推動潛力場址調查、基礎設施升級等作業,並與相關產業進行配套措施的協作。透過這些努力,台灣可以有效利用國際投資,並逐漸提升本土產業的競爭力。例如,台灣擅長的資通訊技術若與離岸風電結合,便可以打造智慧型離岸風電場、優化儲能技術等,實現「一加一大於二」的複合式效果,不僅能享受再生能源的優勢,還能促進其他產業升級,擴展國際商業機會。
回到躉購費率的核心議題,昂貴與否並非唯一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它能為台灣的能源供應和經濟帶來什麼樣的長期價值。如果再生能源發展過程中缺乏具競爭力的躉購費率機制,國際投資將難以吸引,再生能源產量無法提升,進而削弱台灣的出口競爭力。理解這樣的因果關係後,您會如何看待離岸風電產業的發展預算?
最後,以浮式離岸風電示範專案作為結尾。這個專案目的並非是測試浮式技術是否成熟,而是篩選出最適合台灣的浮式技術,並藉此加速產業發展,讓相關業者能超前部署,為未來的離岸風電產業鋪平道路。示範專案越具競爭力,配套措施越完善,越能吸引國內外業者投入,躉購費率所帶來的價值遠超過其表面數字。透過這些專案的超前部署,台灣不僅能快速享受再生能源的好處,也能提前應對潛在挑戰,為台灣未來的經濟和能源安全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作者為世界離岸風電論壇 (WFO)亞太區聯席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