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川普、賀錦麗沒承諾協防台灣 蘭德專家:台灣該做的是強大自己

2024-11-05 08:29

? 人氣

美國今年總統大選期間,川普(左)、賀錦麗都未承諾協防台灣。(美聯社)

美國今年總統大選期間,川普(左)、賀錦麗都未承諾協防台灣。(美聯社)

美國總統大選到了倒數衝刺階段,不論是川普、賀錦麗都未曾承諾「協防台灣」,再加上川普各項劍指台積電、台灣該交保護費的說詞,「疑美論」也不斷衍生。美國智庫「蘭德」專家向《風傳媒》表示,「不論面對中國、美國,台灣該做的就是強大自己,才有利提高各項談判籌碼。」

現任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全球防衛關係上積極拉盟國,不論是在北約(NATO)、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四方安全對話(QUAD),以及美日韓領袖高峰會、美日菲領袖高峰會,都能見到拜登積極主導、提高美國全球防衛主導地位的努力。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拜登戰略清晰路線難延續,「疑美論」不斷衍生

但不論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都未曾承諾協防台灣,「疑美論」也不斷衍生。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在10月30日公開指出,美國究竟是想「保台」還是「害台」,相信大部分台灣民眾已經作出理智判斷,清楚知道美國奉行的永遠是「美國優先」,強調「台灣隨時可能從『棋子』變成『棄子』」。

美國智庫「蘭德」(RAND)與台灣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合作「世界與中國」(The World and China)項目,透過該中心執行長徐斯勤、主任蔡季廷、資深研究員尹麗喬 (George Yin)  安排,派出專家團隊在美國總統大選前夕來台參訪。

「蘭德」專精全球防衛、東亞局勢的專家郭泓均(Raymond Kuo)接受《風傳媒》獨家專訪時說:「有時美國的確有交易外交,但多數時候,都是遵循原則性外交政策。台灣或美國部分意見有些理解錯誤,不見得是針對美國,而是中國。」

偶發戰爭機率不高,不代表不該升級防衛

部分政治觀察家會習慣從「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解讀、分析美中台關係,但有時也會有些誤解。郭泓均進一步分析,「安全困境」是國際關係理論中的概念,指對峙兩國追求各自的國家安全時,有意或無意會讓對方感到不安,進而採取更升級的安全措施。雙方不見得是真的要準備開戰,只是想強化自我保衛能力。

美國智庫「蘭德」(RAND)專精全球防衛、東亞局勢的專家郭泓均(Raymond Kuo)。(取自郭泓均 X)
美國智庫「蘭德」(RAND)專精全球防衛、東亞局勢的專家郭泓均(Raymond Kuo)。(取自郭泓均 X)

郭泓均舉例說,如A國買武器,B國可能解讀為,他們要攻打我們了,然後彼此不斷升級防衛,情勢越來越緊繃,或許最後真的會引爆戰爭。

部分專家指出,要解決安全困境問題的方法很簡單,「只需要向對方保證你不會試圖攻擊他們,並表達我們尊重你想做的事情,你尊重我們所做的事情,你可以避免這種沒人想要的、偶然的戰爭。」

然而,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郭泓均表示,社會科學統計發現,偶然爆發的戰爭機率並非很高。即便有可能,建立彈藥庫是必要的,因為你擔心對方想發動攻擊。

台灣減少防衛換中國理解,根本是幻想

郭泓均強調,「就台灣、中國來說,如果這種安全困境的觀點是正確的,那就意味著中國可以接受台灣擁有一定程度的防衛武器。我的疑問是,到底是哪些等級的武器,中國可以接受?我相信,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來說,答案是『零』。習近平不希望台灣擁有任何武器,所以這表示,這不是『安全困境』問題。」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郭泓均進一步解析,台灣與中國溝通是非常必要的,但要台灣減少或解除防衛與武裝,以讓中國更理解、信任、保護台灣的想法,根本就是幻想。

再回到兩岸關係上,郭泓均指出,「台灣該處於強勢地位,也許不比中國強大,但自身肯定得越來越強大。台灣越強大越容易與中國談判,甚至與之抗衡,當然了,與美國交流時也會更有籌碼。台灣越能證明自己有能力保衛自己,美國就越願意提供協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秋燕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